• |
  • 極速報價
  • |
  • etnet專輯
    etnet專輯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05/02/2015

買、賣、不買、不賣都可以輸

  • 汪敦敬

    汪敦敬

    汪敦敬先生從事地產代理業30年以上,創辦祥益地產,認為中小企不要模仿大公司的經營方針,應發展屬於自己獨有的策略去開發藍海市場。

    撰寫樓市評論文章20多年,於2009年金融海嘯後認為市場會出現新的秩序及邏輯,主力撰寫有關新常態(new normal)文章,更強調在機會成本的法則下「買不買樓也充滿風險」甚至「不買樓的風險更大」!

    近年汪氏提倡「平民財技」,認為在波譎雲詭的世道中一般市民也應該講究理財的技術,故撰寫普羅大眾也能掌握的財技分享。

    汪敦敬經營企業的格言是「上善若水」,認為營商要「追求增值不求奪財」,祥益地產高度參與社區公益及慈善活動,融為一體!


    樓市點評

    本欄隔周更新

  筆者今年撰寫的「2015年我對樓市的十大忠告」中,認為今年樓市的走勢是「先升後跌」,因為在09年之後,筆者都是「大好友」的關係,今次「好友唱淡」得到不少迴響,一些討論網站中的網友、客戶,甚至我經營的地產代理公司的同事都對我所謂下跌有不同的揣測;事實上,在這幾年裏不少人信任及參考我們的觀點後入市令財富得到不少增長!也正因如此,當我見到大形勢有改變的時候,我是有責任很清楚地向市場發表我的新觀點的。

 

  筆者在上文所說的「先升後跌」是強調:「但我必須提醒各位,中國的宏觀調控(包括香港的樓市辣招)已化解不少量化貨幣的副作用,未來的調整期來臨,樓價不會大跌,甚至結果可以是『升得比較少』!個人認為樓價調整會在下半年出現,但跌完仍高於執筆的今天。」所以我不想讀者對我的「跌」有太悲觀的看法。

 

  事實上,所謂樓價升跌,其實是市場上買方及賣方博弈的結果,在實施辣招多年後的今日,賣方的博弈能力只會日益比買方更高,想「今天」的樓價水平大跌其實機會微乎其微,筆者所謂「下半年跌」,是想讀者提防樓價轉勢前可能出現的亢奮(即價格加速上升),若亢奮真出現就自然有還原時刻(急升的樓價會回跌還原),但我強調,2015年1月1日市場還未亢奮,如果亢奮時刻最終也沒有出現,價格也便不需要還原。我文章重點是想讀者關注轉勢,及如何在趨吉避凶下繼續「食住個勢上」。

 

  我在09年後,準確地且斬釘截鐵認為樓價一定上升,其實是源於一些旅遊體驗,其實好心有好報!在08年金融海嘯發生之後,我公司決定更大力推動旅行獎勵活動「向世界出發」,希望與同事團結齊心去面對當時金融海嘯的考驗,當時每年出發大概8次,每次向外地出發當然都會兌換目的地的貨幣,我發覺用港紙兌換回來的是愈來愈少的,原因是美國量化貨幣令到港元也一起貶值,但是有一些國家又可以在港元下跌下仍能比過去換得更多,令旅程享受到更多的購買樂趣,這些國家的表表者就是南韓,韓國令人玩得開心因為韓圜抵用,那段時間我們見證到韓國怎樣用貨幣政策及開放態度去擊敗日本。

 

  旅遊令到我體會到貨幣戰爭,全世界都在印銀紙,加上當我們到歐洲及美國遊歷,我們見不到歐美有勒緊褲帶重新振作的態度,這即是說歐美都需要繼續印銀紙下去,直至市場不接受為止。

 

  過去幾年,各國貨幣也在加印,所以從匯率的角度去看,樓價必升無疑!但到了今日,各國印鈔票已經去到一個太過份的地步,美國經濟很好嗎?奧巴馬竟做了大經紀去促銷美國經濟復甦,請問美國有甚麼經濟在復甦?我們用多了很多美國貨?美國有很多基建嗎?全世界多了很多需求要美元嗎?基本上全部也不是,我們只見到一堆向好的數字和觀點,筆者再問:你認為美國人可以承擔加息多少?你認為美國人承擔加息的風險高還是香港人高?你認為香港人買樓的壓力測試準備足夠還是美國人足夠?加息本是平常事,卻竟然可以反反覆覆炒作幾年,連我們香港的財金官員都高度入局!入這個荒謬的騙局!

 

  如果說影響樓市最大的因素是匯率的話,如果美元近年下跌是令香港樓價上升的話,那麼美元上升應該會如何?2014年美元上升了14%!即是港元也是了!即是如果全年香港樓價升了26%,其實是升了40%才對!在國家各國互有攻守之下,匯率很難再製造出過去幾年令樓市長升長有的樓市局面。

 

  我認為,所謂美元強勢是虛假的,近年各國也漸漸減少依賴美元,不少國家也用C TO C(兩國貨幣直接兌換)到了2014年的下半年,美元已印至市場不接受的地步了,所謂美元升,其實是有如弱勢股票的莊家做好股價一樣,以免被市場悲觀引起拋售而已,美元弱勢引來更多國家的量化,美元其實是「被迫」上升,盧布幾近崩潰,日元進一步大貶值,瑞郎斬倉,人民幣「食住個勢」,希臘隨時脫勾,本來各國齊心印銀紙變為同枱食飯各自修行, 這個新形勢我認為我應該有責任向讀者分享的。

 

  樓價會大跌!?或者大升!?其實我想說這個不是投資的思維!在投資上,無論樓價升跌都是可以賺錢的,投資組合應該是順應市場的不斷上落,而中間決定入市出市的行動,在這個過程中,得到總資產值的上升和盈利,未來匯率會由「一帆風順」變為「顛覆不定」,手執太多現金就是輸,如果手上的現金是來服務正比例的投資應變的話,現金就是王!既然買、賣、不買、不賣輸的機會率也相若的話,我們應該追求投資計劃及組合,未來我盡我所能在此分享!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5支的士車隊陸續投入服務,提供網約服務及電子支付等,收費較咪錶價高,你會否考慮選用服務?► 立即投票

我要回應29

版主留言

我要回應

登入

發表回應

登記

成為新會員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經濟通立場

  • 只看作者回應
  • 查看全部回應
  • 順序
  • 倒序
  • 汪敦敬(作者)發表於 2015-3-7 02:02 PM
  • #30
  • 回覆 #28 猫狗比人大


    對!地產霸權曾橫行無忌!但梁振英上台是削弱了大部分的壟斷,但香港人就偏偏不讚,講真,政棍橫行其實最終責任都是選民幼稚自食其果,做得好無人讚,做得差的人有人支持,香港怎會唔死?

    美國是我覺得最不懸殊的國家之一,美國自己對外提倡的所謂核心價值和國際標準,美國自己大部分都行不到,只是香港政棍盲目抬舉而已,何況美國五十州的法律都有所不同,你這點我不回應了。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猫狗比人大發表於 2015-3-6 11:07 AM
  • #29
  • 地產霸權香港年代快過!

    16號仔入獄
    1號仔走貨

  • 引用 #28 猫狗比人大 發表於 2015-3-6 11:04 AM

    回覆 汪敦敬(作者) “樓宇和管理質素其實並不差“ 因樓宇和管理費其實並不平! 美國人喜歡租多過買 點 ...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猫狗比人大發表於 2015-3-6 11:04 AM
  • #28
  • 回覆 #27 汪敦敬(作者)


    “樓宇和管理質素其實並不差“

    因樓宇和管理費其實並不平!

    美國人喜歡租多過買
    點解?
    途人經過你屋企跌倒你都要賠
    所以我之前話“國際(美國)標準“業主要付昂貴維修保養費添
    管理費+差+維修保(+按息更難頂)養間樓唔平!

    地產霸權香港
    土瓜灣冧樓死幾個人業主唔賠冇野!
    咁折堕香港業主有咁耐風流
    睇下香港幾時跟返“國際標準“要求業主做足保養!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汪敦敬(作者)發表於 2015-3-5 03:20 PM
  • #27
  • 回覆 #26 猫狗比人大


    香港比以前更富有,這在各項數字上是一個事實,當然,所謂「富爸爸」,大家都明白是指「借貸較少,可以自己控制自己的生活!」,這個在客觀上,香港亦的確比97時好得多!

    香港的問題不是窮與富,是出現不公的貧富懸殊!除了可恨的地產霸權外,還有美式資本主義社會的利益分配傾斜!

    我痛恨壟斷!亦關心年輕人!但我不可以忽略實質理據去唱淡樓市,這樣只會好心做壞事,令到年輕人錯過更多機會。

    香港的發展商從來食水深,但是樓宇和管理質素其實並不差!至於2047的大限,我之前已經作過回應,我在這不重覆了。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猫狗比人大發表於 2015-3-5 09:29 AM
  • #26
  • 回覆 #25 汪敦敬(作者)


    香港已經由「窮爸爸」變為「富爸爸」?
    幫地產霸權打左半世工傻爸爸就真

    誠哥今年走人
    留返儍爸爸在港日後大額維修保養港產“次貨劣質樓“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汪敦敬(作者)發表於 2015-3-4 06:51 PM
  • #25
  • 回覆 #19 ntcylone


    多謝你的留言!

    我認為中國之所以能將「磚」成為本位,是因為去槓桿化,即是減低按揭,有報告說內地的房產負債率只是5%,而香港供滿樓的單位持向8成,至於說97年是高負債的,是歐美國家引入高借貸十多年後的陷阱,所以97前的「磚」未有資格成為本位,因此香港已經由「窮爸爸」變為「富爸爸」了!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汪敦敬(作者)發表於 2015-3-4 06:51 PM
  • #24
  • 回覆 #18 猫狗比人大


    多謝你的持續支持!

    你的回應有意思,其實你我都是想補充坊間的傾斜看法,我的文章有你從另一個角度補充感激不少。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猫狗比人大發表於 2015-3-4 04:54 PM
  • #23
  • (二)6成按揭的「磚」高槓杆投機

    1)可守,無被斬倉(time expiration)既話,

    2)若供樓息大過租樓息升幅,negative yield,價看跌

  • 引用 #22 猫狗比人大 發表於 2015-3-4 04:47 PM

    (一)無按揭的「磚」 1)可守到2047time expiration, 2)假设港府改返“國際標準“ 業主維修保養好似 ...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猫狗比人大發表於 2015-3-4 04:47 PM
  • #22
  • (一)無按揭的「磚」

    1)可守到2047time expiration,

    2)假设港府改返“國際標準“
    業主維修保養好似養車費,越舊越頂唔順,傷到途人隨時賠到破產!

  • 引用 #21 hongkonger 發表於 2015-3-4 03:45 PM

    @ #18 To use Bull/Bear Warrant as an analogy to the Property market may not be appropriate for 1) Wa ...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hongkonger發表於 2015-3-4 03:45 PM
  • #21
  • @ #18
    To use Bull/Bear Warrant as an analogy to the Property market may not be appropriate for
    1) Warrant has a time expiration date, in fact time is a deadly enemy when the market goes the other way, while property, saved for unexpected destruction, has no such constraint.
    2) Property has a dual functions--for investment and consumption purpose. Except for Occupy Central and death, one has to live under a roof; if investment fails, consumption (living in own property or rent out) is still a viable option.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猫狗比人大發表於 2015-3-4 09:26 AM
  • #20
  • 市場殺牛熊證技倆
    也可用在樓市

    樓市牛證密集區在邊個位?
    陳總一招“收緊至6成“
    測試出樓價若跌4成,
    通街牛證投降變銀主盤!

    ps 做莊誠哥分拆地產“走貨“前,樓價只能升all time high

  • 引用 #19 ntcylone 發表於 2015-3-3 10:52 PM

    回覆 汪敦敬(作者) 1997年的『磚』,花了 15 年多才返回『本位』。現在的 『磚』,還可留在『本位』多久 ...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ntcylone發表於 2015-3-3 10:52 PM
  • #19
  • 回覆 #15 汪敦敬(作者)


    1997年的『磚』,花了 15 年多才返回『本位』。現在的 『磚』,還可留在『本位』多久?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猫狗比人大發表於 2015-3-2 06:42 PM
  • #18
  • 回覆 #17 汪敦敬(作者)


    “事前決定,事後定案“

    好似商品說明條例精神
    事前所有資訊攤開俾買家
    買錯無得賴

    但坊間許多一面倒唱好樓市
    發展商又連“2047使用權止步“咁重要資訊竟隻字不提
    所以我扮奸都要唱淡下,
    完整資訊,日後負資產無得賴!
    君不見4成首期都話俾唔起
    樓價跌4成,通街銀主盤

    你定我睇啱?唔重要
    係正反好淡資訊齊全
    買家先有得自己揀,無得賴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汪敦敬(作者)發表於 2015-3-2 05:52 PM
  • #17
  • 回覆 #16 猫狗比人大


    多謝你的持續支持!

    「硬資產」是在貨幣戰爭情形下其中重要的應對概念,而在年輕人置業來說,卻有另一套風險計算,如果年輕人覺得「大升後必大跌」的話,現在就不應該買樓了,但不買樓當然要承擔不買樓的風險,如果年輕人是覺得「大漲少回」的,買正確的房地產項目長遠一定是賺錢,只是承擔短期的風險而已,策略由自己決定,風險亦由自己承擔。

    另外,不入市是否沒有風險?租金加一樣是承受損失,我這個承擔風險的投資者,其實亦很感謝「幫我供樓」的租客,他們因「不看好樓市」而去租樓,結果成為了我投資獲利的大功臣!

    人生和市場也如是,有時看淡的人貢獻著看好的人,但亦有時看好市場去投資的人損手,亦會製造了機會給原本看淡的人,我想說的就是,甚麼時勢都是機會均等,不應過份看好或看差,天才與白痴,不是事前決定,是事後定案!

    其實我都想樓市跌,在商人來說起跌都有賺錢機會的,但起跌是市場話事,不到我們用主觀期望去投票的。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猫狗比人大發表於 2015-3-1 07:09 PM
  • #16
  • 你咁上下年紀「無按揭」的房地產當然「硬資產」

    80後、90後既房地產(即使有),只有係「硬負債」
    今日“袋住先“層樓供十幾二十多年
    一旦大升後必大跌,到時人又老、樓又冇(銀行收左)、老婆又走佬、、、
    就算好彩捱到2047年、到時“合約保證“,使用權終止係咁先香港樓

  • 引用 #15 汪敦敬(作者) 發表於 2015-2-24 06:59 PM

    回覆 hongkonger 多謝你的留言! 我在本年《2015年我對樓市的十大忠告》一文中,其中第四點(進入風險策 ...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汪敦敬(作者)發表於 2015-2-24 06:59 PM
  • #15
  • 回覆 #12 hongkonger


    多謝你的留言!

    我在本年《2015年我對樓市的十大忠告》一文中,其中第四點(進入風險策略年代)正好是和你意見相若!投資組合和如何應對!策略才是重點,而不是認為單一的投資項目的升跌影響大局。

    但是我和你的看法唯一有嚴重分歧的地方,就是我深信房地產仍是最重要的投資,所謂「磚本位」!這個不是傳統的迷信觀念,而是在新常態下,我們應該要預算到有個別貨幣面臨崩潰,在貨幣崩潰的年代,誰掌握「硬資產」,誰就得勝!在經濟學上「硬資產」除了是礦產和實際生產力外,我認為還有「無按揭」或「低按揭」的房地產!中國正是用這種策略去對付美國,而房地產在這場貨幣戰爭中,亦發揮了「磚本位」的功效!正因為市場在過去數十年、現在、和未來數十年,也其實正是運行著「磚本位」,即是房產最能平衡貨幣貶值!因此,未來不可不買房產,就算樓價下跌都不會阻止到有投資策略的人繼續入市!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汪敦敬(作者)發表於 2015-2-24 06:22 PM
  • #13
  • 回覆 #11 吡吡


    多謝吡吡!祝你身體健康!心想事成!

    不怕「顛覆不定」的市道,卻感慨「顛覆不定」的世情和人性!

    感謝你的長期支持鼓勵!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hongkonger發表於 2015-2-23 06:14 PM
  • #12
  • The New New Normal---no longer Property investment only, but Proportion in different investments---whether we like it or not, each of us are forced to become a hedge fund manager on our own, shifting amongst different sectors when time/profit or loss/situation call : cash, property, paper assets, bonds, bit coins etc.
    One thing will be expected--optimists can switch to pessimists and vice versa in the blink of an eye. So watch this space!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吡吡發表於 2015-2-23 11:51 AM
  • #11
  • 今日我開工大吉,先祝汪先生工作愉快,身體健康,一如既往「理直氣壯」唔怕乜野「顛覆不定」,新嘅一年「一帆風順」!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只看作者回應
  • 查看全部回應
  • 順序
  • 倒序
最緊要健康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