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1/2011
習慣人生的「無可奈何」
李錦
李錦
兒童及青少年理財教育推廣基金 聯合創辦人
-香港教育大學博士、兒童及家庭教育碩士,香港大學金融碩士, 墨爾本大學經濟學士
-主講超過200場「親子、理財」講座及研討會
-與中、小學校及社區組織合辦「4S課程」,以非牟利推動理財教育
-著有親子理財暢銷系列《理財錦囊》,《從一元開始》及《從父母開始》
-30年金融經驗,前投資銀行董事、證券策略師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childfinancialeducation
Email:childfinancialeducation@gmail.com
Whatsapp:5233 6418
親子理財
本欄隔周四更新
John工作一年,希望轉做投行sales,能夠大展拳腳,無奈一直無機會,悶悶不樂。我提出幾點,希望他能夠思考:
(一)他的處境比很多人優越,起步順利,現在只差時機,大環境轉好時,他便可以發揮所長。現在要創造時勢,不是無可能,但成功機會極之低。
(二)他具備的條件已很多,專業考試例如CFA已考剩一科,語言及個人成熟度和整體表現相當不錯,能力相當。
(三)由於改變不到現狀,也不是自己有問題,唯一可以做便是等,調校個人心態,放慢一下步伐,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最重要是降低負面情緒影響。
說到這裏,John 有些煩躁,提出一些疑問,很明顯他是認為筆者提供的意見偏向被動,甚至悲觀。
需要習慣人生的「無可奈何」
筆者與他說了一個道理,希望他多作思考。John 的想法接近儒家的「不可為而為之」,充滿熱情。筆者建議他等候,是作出分析,了解形勢,接受現實。耐心等候,待時機成熟,伺機超越。筆者並不是叫John 悲觀面對,相反他要觀察每一種時勢,隨時調整策略,振翅高飛。
可能John 由出生、讀書至工作,無遇到重大阻礙,也很少遇到「無可奈何」的事。當遇到一些外在的改變,超越他能力範圍(試問又怎只得John 有此問題?),感到懊惱,無助、甚至有些迷茫、失落。「無可奈何」並非是無奈的心態,屈就,而是窺視形勢,當條件未成熟,只能忍耐。
當各種條件成熟時,外在經濟環境轉好,公司業務重拾動力,John便能迎合自己的才能,順勢而行了。John 可能仍年青,他可能有自知之明,但能否了解別人,衡量大勢,懂得人情世故,相信仍有待培養。John 需要習慣人生的「無可奈何」。(待續)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