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etnet專輯
    etnet專輯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15/12/2020

致陳岡校長的公開信(論盡通識科改革)

  • 葉劉淑儀

    葉劉淑儀

    葉劉淑儀(Regina Ip),本屆政府行政會議召集人、立法會直選議員,新民黨主席。1975年加入香港政府,其後晉升至保安局局長,於2003年離職。她從美國進修回港後,在2006年7月成立「匯賢智庫」、2011年創立「新民黨」,並擔任黨主席;並於2015年成立「海上絲綢協會」,擔任聯席主席,致力為香港社會服務。

    葉劉的地球儀

尊敬的陳岡校長:

 

  陳校長,您好。

 

  最近拜讀了您的文章《改革通識科本可由改革考局教局人事起——回應特首提出「糾正通識科異化」》(《明報》12月8日),讓我想起,當年我們因為通識科曾有一面之緣。 

 

  記得2006年的時候,我在美國史丹福大學進修,知悉香港將推行新高中學制,其中一科必修科是通識。當時,我在史丹福認識的香港高材生都很憂慮,擔心同學通識不成,反會變成「通通唔識」。我回港後,該位史丹福校友說您是課程發展議會通識教育委員會主席,是「通識之父」,便介紹我和您相識,著我向您反映意見。

 

  後來,我請您在灣仔吃了一頓潮州菜。席間您力推通識科的優點,包括通識科沒有指定課本,主要是訓練同學的討論及分析能力,沒有對與錯的絕對答案,因此補習社也不能「貼題目」,正好打擊補習社貼題操題歪風。

 

向「通識之父」力陳弊端

 

  相反,我對於有高中必修科竟然不設教科書,實在沒法苟同。當時我便和您分享,在美國讀大學本科的第一年,同學修讀 General Education,指定要讀文史哲與及科學的各類典籍,《理想國》、《君王論》及《莊子》等都有涉獵,那才是真正的通識。

 

  香港新高中學制一科連教科書也沒有的必修科,我認為是偽通識,對於香港教育的發展及同學的成長均有負面影響。奈何當時已事在必行,我只能盡一己之力痛陳其弊。

 

  通識科在2009年推行,2012年第一屆DSE開考,很快便證實您那「補習社不能貼題目」的預言沒有成真,反之,正因為通識科沒有教科書沒有課本,同學更依賴補習社了,補習業發展更盛,還造就了不少補習天王。

 

通識科流弊多

 

  相反,通識科推行後,流弊叢生,包括六大範疇太廣太深,教科書不送審水平沒保障,老師依賴報章報導作校本教材,同學沒有相關知識基礎卻要深入討論特定議題,同學猜測老師立場來答題,筆試過分側重寫作能力,「獨立專題探究」 (IES) 花掉老師同學過多時間等等,這些我都在其他文章討論過。現在通識科更發展成為社會問題,證明我當年的憂慮不無道理。

 

關注通識十四年

 

  行政長官在今年《施政報告》決定通識科改革後,才公開表示通識科「第一天已經出現問題」(2020年11月28日),可我是從2006年開始,在通識科推行前已預視其禍害,並且自2006年回港至今,十四年來堅持在不同渠道發聲,不懈地指出通識科不妥之處。

 

  早於2009年,我便以立法會議員的身份,多次致函時任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何秀蘭主席,指出通識科的各種問題。

 

2009年提出簡化評級

 

 

  在2009年5月25日的信函中,我指出「通識科欠缺具體的教學內容,在教、學及考評各方面將會出現不少困難;很多教育工作者及社會人士憂慮」,因此建議教育事務委員會成立「新高中通識課程監察小組」以監察通識科的落實情況。同時,我亦指出「通識科的評核有這麼大的爭議性,實在難以把考生表現細分為多個等級」,當時我已建議「通識科考試應只分『合格』及『不合格』兩個等級」。特區政府如今才決定把通識科評分簡化為「合格」及「不合格」,比我的建議足足遲了十一年!

 

  其實,我對於當年陳校長您及各位官員提出學制改革的初心,十分理解。當時,社會普遍認為舊制是「填鴨式教育」,要讀的科目太多,而且要同學死記硬背,缺乏獨立思考及分析能力;推出新高中學制便是希望透過通識科訓練同學有獨立思考及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錯譯「批判性思考」禍害深

 

  可是,我並不認同上述說法。這些年來,我多次去信教育局及立法會,指出教育局把 Critical Thinking 直譯「批判性思考」是錯誤的,只會讓老師及同學誤以為萬事批判便等於獨立思考、便等於多角度分析,教育局直至2014年終於接受我的建議,把 Critical Thinking 正名為「明辨性思考」,可惜錯譯多年,「批判性思考」深入民心,負面影響難以在短期內扭轉。

 

  再者,我認為不同科目也可訓練同學的獨立思考能力,不是非通識科不可,重點是教學方法,而不是哪個指定科目。

 

人文科目培養獨立思考能力

 

  就以我本人為例,很多人都知道我主修英國文學,難到我就沒有獨立思考能力?我讀預科時,英國文學有很多指定讀本都是世界文學名著,例如海明威的《戰地春夢》(A Farewell to Arms),書中男主角是一名熱血美國青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男主自願去意大利參軍,他以參軍為榮,以為自己是悍衛自由,後來體會到戰爭的殘酷,理想幻滅,最後做了逃兵。當同學細讀這些名著,自然會分析當代社會環境對作者、對書中人物的影響,自然會有各種反思。

 

 

  又例如世界歷史科,同學讀到歐洲的演變,由十九世紀的皇權演變到君主立憲制,再到革命潮,演變到現代民主制度,難到同學就不會思考發生這些政治改革的遠因近因?難到就不會對比今日的社會發展?

 

  同理,讀中國文學,讀《論語》、《孟子》等典籍,也可讓同學反思這些儒家價值在今日社會是否適用?

 

  我可惜的是,正因為通識是必修科,把這些人文科目都擠掉了,近年修讀人文科目的人數少之又少,同學錯失了讀經典,增內涵,提高素養的機會,盲目地以為批判就是一切,令人痛心。

 

通識偏重政治題

 

  最近拜讀了陳校長您的文章,有幾點我頗為同意。

 

  一、我認同您在文章所說,通識「考題偏重政治議題,個別校本教材過度政治化」,「任教公開試班級的老師,一定會受到公開試試卷設計倒流效應的影響,調整教學策略」。

 

  事實上,每年DSE開考,傳媒都會關注通識科「出了甚麼政治題」,而從2012年開始,的確只有2017及2018兩年沒有政治題,其中2013年更出了兩題政治題。政治題的比重這麼大,加上考評倒流效應,老師自然在課堂上側重多教政治內容,多討論時事。更重要的是,通識科沒有指定教科書,教授內容多靠老師把持,近年便爆出多間學校出了仇中仇警甚至港獨的校本教材,至於老師會否在課堂上灌輸自己的政治立場,也缺乏有效監管。教育局在去年才推出通識科教科書自願送審計劃,是姍姍來遲。

 

考評局應改革

 

  二、我也認同文章指出,應該是「由考評局從制度上堵塞試卷不配合課程的政治性落差」。可惜多年來考評局並沒有正視問題,每年檢討照做,態度照舊,黑廂作業,使問題惡化。直至今年的DSE歷史科及通識科考卷引起社會重大關注,相關人員離職,我認為考評局應該把握契機,改革管理,全面檢視及改革出題機制。

 

  三、陳校長您認為行政長官公布的通識科改革,與《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最後報告》的內容不符,是「繞過負責提交修訂課程建議的通識科課程檢視專責委員會」,不尊重專責小組,某程度上我也同意。

 

對課程檢討報告大失所望

 

  不過,專責小組自2017年成立起,花了三年時間,始在今年9月完成這份《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最後報告》,期間經歷了反修例黑暴引起的教育動盪及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教育斷層,《報告》雖略有提及卻未有作出深入回應,亦沒有針對通識科的真正流弊回應社會訴求,建議老掉大牙,我本人十分失望。

 

  《報告》以「優化課程迎接未來,培育全人啟迪多元」為主題,提出了多項建議。教育局則在12月9日,即行政長官宣讀《施政報告》公布通識科改革後14 日,公布接納《報告》載列的六個方向性建議,包括「推動全人發展」、「推行價值觀教育和生涯規劃教育」、「創造空間和照顧學生多樣性」、「進一步推廣高中應用學習課程」、「提高大學收生靈活性」及「加強STEM教育」。留意這六大方向並沒把通識科改革列為重點。

 

「創造空間」即是「學少啲」

 

  有趣的是,「創造空間」和「照顧學生多樣性」分別出現了26次和22次,簡直是貫穿整份報告,實踐方法包括以「學時」這個新概念補充「課時」的不足,利用活動支援課堂,刪減小學科目的課程內容,維持高中「中英數通」四個核心科不變,但是縮減課程和評估,精簡各科的校本評核等等。這些在我看來,就是「教少啲」、「教淺啲」、「學少啲」、「考少啲」,不單對提高同學的學術水平沒有幫助,反而會拉低整體教育程度,長遠而言將削弱同學的競爭力。

 

中學開設職業英語簡直荒謬

 

  我認同《報告》提出,中文科要「加強培養同學欣賞中國文學作品及文言經典」,英文科則「增強學術和創意層面的語文運用」,也認同「提供更多元化的應用學習課程」。但是,《報告》提出在中學「開辦職業英語應用學習課程」則是荒謬至極。

 

  何謂「職業英語」?《報告》並沒有下定義,只說「以照顧學生的不同能力和志向」,那麼,一般商用英語和餐飲業菜式英語或機電工程專業英語,能一樣嗎?專責小組以為的「職業英語」是哪種?在中學開設這種夠不著邊的課程,實際作用有多大?

 

  我一直強調,學習英語要打好文法基礎,多讀經典著作,提高閱讀及寫作能力,校內良好的英語氛圍有助提高同學的英語溝通能力。與其搞中學職業英語,不如集中火力提升同學的整體英語水平。

 

今後著眼通識改革的影響

 

  回說通識科,我認為特區政府在通識科的問題發酵了十一年後,終於下定決心改革,始終是好事。姑勿論改革內容是否與《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最後報告》一致,當中DSE評級簡化為「合格」、「不合格」(或「達標」、「不達標」),課程內容及課時減半,取消「獨立專題探究」 (IES) 等等,都是可取的方向。

 

  隨後,我們應著眼改革的連鎖影響,包括新版的課程架構及內容、大學收生標準有沒有轉變、同學會否多修一科選修科、通識老師的供應及去留等等。

 

  陳校長,希望未來能有機會再和您見面,交流對通識科的看法。

 

  葉劉淑儀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渣馬4名內地跑手被取消資格,4人同屬一個經理人,號碼布疑被調換,你認為主辦方應否酌情處理?► 立即投票

我要回應13

你可能感興趣

版主留言

我要回應

登入

發表回應

登記

成為新會員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經濟通立場

  • 只看作者回應
  • 查看全部回應
  • 順序
  • 倒序
  • 潛龍發表於 2021-1-4 10:17 PM
  • #14
  • 很多社會學家都將社會(以人為組成單位)比作生物(以細胞為組成單位),而國家算是一個功能比較完備的生物。我們不妨看看經過40億年進化而成的人體的政治制度。神經系統就是政府,管理身體和領導身體都是由神經系統負責,實行社會主義,而且是一黨專政(一個人一套思想)。神經系統又做領導又做管理會有自肥的風險。對付腐敗,人體用靜態制衡和動態制衡雙管齊下。靜態制衡就是人體的頭蓋骨,全身都可以肥,唯獨大腦肥不了。動態制衡是維持生命指標在穩態範圍內運行的系統,如神經遞質和荷爾蒙等等。所以人體進化的整體策略是首失肯定一黨專政,把效率放在首位,然後再在制度上防止腐敗。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潛龍發表於 2021-1-4 12:30 PM
  • #13
  • 最近在youtube聽黃賡武講《以中華文化視野研究悠長中國歷史,不盲目崇拜西方史觀》,講到清朝雖然已經滅亡一百年多年,但中國史學家還未對清史作出正式定論。五四運動打倒孔家店,提倡民主科學,及至共產黨執政,有完全否定中國傳統歷史文化之勢。作為史學家在評論歷史大轉折的時候更須謹慎。
    這些帶有浪漫主義的革命性改變走得太快是危險的。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認定一種食物為安全要用50年時間觀察。比社會反應快得多的生化反應尚且需要50年時間來作定論,一個政治制度的好壞就要用更長時間觀察,幾百年或者上千年也不足為奇。
    從清朝到現在中國改變了什麼?全面接納了西方的科學,在基層接納了民主選舉(從人體模型的角度看,這是神經系統與其他系統的接觸點),取消了世襲制(保證最高領導人有能力而且有興趣去管理國家),取消了官員終身制(防止老糊塗,並且讓官員知道他們的權力會有失去的一天,在任內不要糊作非為)。中央集權仍然保留下來,這是儒家思想的精髓。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GreatChinese發表於 2020-12-23 03:36 PM
  • #12
  • 就算有中史科都没用,漢奸教大教師還是可以歪曲史實的!

  • 引用 #10 GreatChinese 發表於 2020-12-22 06:59 PM

    先鏟除其根(中国歷史) 再殖入式洗腦(通識)。 香港学童好可怜!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逍遙子發表於 2020-12-22 07:13 PM via mobile
  • #11
  • 根本就應該完全取消通識科!那種就是從小的洗腦教育!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GreatChinese發表於 2020-12-22 06:59 PM
  • #10
  • 先鏟除其根(中国歷史)
    再殖入式洗腦(通識)。
    香港学童好可怜!

  • 引用 #8 無住 發表於 2020-12-17 05:02 PM

    如果改革通識科還是由原班人馬負責,由原班人馬教學,那就是换湯不换藥,依然不能避免不會教壞學生! 那就 ...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潛龍發表於 2020-12-22 01:23 PM
  • #9
  • 我不同意在中小學教授太爭議性的東西,例如政治,因為很多睇法還未蓋棺定論。該政治人物未死,該國未亡,還有影響力左右國內外輿論。學習批判性思考和獨立思考,需要接觸各種不同甚至相反的意見,由一兩個老師教授整個課程只會傳授該老師的思想,令學生思維狹窄。學習一下辨論,知道事物可以從多角度看便足夠。
    其實一個人對世界事物的認識很多是基於信。就算堅實如自然科學也是如此。當老師教牛頓力學而我們不知有相對論時,我們會以為是絕對正確。我們信父母,信家人,信朋友,信老師,信學校,信政黨,信政府,信國家,信醫生,信專家,信學者,信傳媒。很多時我們沒有認真去了解背後的事實和邏輯,小孩和年輕人尤其如此。隨著年紀增長,經歷多了,我們才了解越深。所以過去的顏色革命都是主要向學生埋手。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無住發表於 2020-12-17 05:02 PM via app
  • #8
  • 如果改革通識科還是由原班人馬負責,由原班人馬教學,那就是换湯不换藥,依然不能避免不會教壞學生!
    那就倒不如直接廢除通識科,改中史為必修科,那就乾手淨脚了。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吡吡發表於 2020-12-17 08:44 AM via mobile
  • #7
  • 每個学科都有目標,
    香港教育局,加個必考通識科,原意系教班細路,做人做事識用腦肋諗下,睇野更清晰,
    学成後成為建設社會,造福人群,令地球更美麗既公民,

    香港通識教左廿年,整整教出一代人,
    教出乜?
    班細路学成通識下山,成效有目共睹,

    作反派震臂一呼,成班大中小学生,蒙面豬嘴撬磚掟汔油弹設路障襲警,傻下傻下信違法可以達義,揽炒自残可以救港,

    班学生学左十年,
    得出吟驚人成績果效,教左乜学左乜巳經吾重要,重點系application檢視應用結果,吟結果重要論盡有冇教落去需要?

    未來外母約未來女婿開枱,睇下佢人品,
    疑似女婿落塲洞高腳粗囗爛舌,媽上家义下家,掟牌翻枱輸左吾磅水重郁手打女人,
    吟大煲重要開家庭會議?重要討論下應吾應俾阿女同條扑街拍拖拍落去?

    討論下香港政府個腦有冇事好過啦,
    最需要上通識科應該系香港政府牙,
    先学好5個W1個H,最基本諗問題方法先講啦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吡吡發表於 2020-12-16 04:01 PM via mobile
  • #6
  • 葉太,我好希望你可以直接向中央自荐做下任特首,香港人唔知你本事,中央一定有人知你……祝福您!!!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吡吡發表於 2020-12-16 03:53 PM via mobile
  • #5
  • 否,一日佢仲在位,一日斑通識教師仲有机教香港细路變成国际彩虹人,到时出入男女厕所都唔驅啦!

  • 引用 #3 GreatChinese 發表於 2020-12-16 03:08 PM

    害了学生十幾年,教育负责人應否人頭落地?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吡吡發表於 2020-12-16 03:39 PM via mobile
  • #4
  • 再見面?咪嘞!一日最衰系你呀葉劉,你唔講,邊有香港人知我混飯食呢?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GreatChinese發表於 2020-12-16 03:08 PM via mobile
  • #3
  • 害了学生十幾年,教育负责人應否人頭落地?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GreatChinese發表於 2020-12-16 01:41 PM
  • #2
  • 文章失踪,只見广告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只看作者回應
  • 查看全部回應
  • 順序
  • 倒序
最緊要健康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