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etnet專輯
    etnet專輯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27/06/2024

亞洲追求「王道蕩蕩」,大國無懼「孤家寡人」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范強

    范強

    范強,資深新聞工作者。90年代任駐英國記者,專職採訪香港政權交接新聞。回港後長年從事國際、兩岸新聞的報道和時事分析。

    政經范局

 

正當中國全力控管南海緊張局勢之時,俄羅斯總統普京的專機上周先飛向東北亞的平壤,再轉往東南亞的越南。這個敏感的時間點,提醒我們必須把普京的到訪亞洲,和中國面對的周邊緊張局勢聯繫起來,才能更全面透視當前由東北亞至南海的地緣政治「風景線」。

 

普京訪問朝鮮,金正恩親自迎接(美聯社)

 

 


  東北亞至南海這條線,正巧就是上世紀中葉美蘇爆發冷戰,兩國將陣營對抗由歐洲引向遠東,最終迫使新中國在此成立之初就捲入朝鮮戰爭,美國自此在西太平洋緊緊扼制著中國出海口的所謂第一島鏈。

美俄觸動西太平洋地緣政治

  就在普京訪問亞洲之際,位於中國京畿門戶之外的朝鮮半島,再次感受到俄烏戰爭傳來的衝擊波。當北約和俄羅斯均發出核戰戒備警號之時,朝、韓兩國各自選邊站,或為盟國提供軍火,或蓄謀將半島核對峙升級。以美國為首的域外國家,同時在南海鼓動民族主義情緒,支持小馬可斯當局帶頭挑戰中國的領海九段線邊界。

  在此緊張局勢下,美俄兩國在沿東北亞至南海這條線上的任何動作,無論是俄總統專機降臨朝、越,還是美國軍艦為小馬可斯隔空打氣,都直接觸及中國的西太平洋地緣戰略利益。外界若仍以冷戰時期陣營對抗的舊思維,來判斷中國是親俄還是親美,都顯得既不合時宜,又落後於形勢。因為,中國及鄰國的當務之急,正正是防範冷戰式陣營對抗重演,破壞地區穩定,對中國的新質生產力發展、相應產業鏈的生成、新興市場的拓展形成干擾。

  更何況,北京自美蘇冷戰年代就主張不結盟政策。以朝鮮半島局勢為例,早在1950年新中國成立之初,志願軍跨過鴨綠江之前,中南海也經過激烈的內部討論。最終促使志願軍參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這包括朝鮮在克里姆林宮默許下盲目冒進,一再忽略北京發出的,美軍即將參戰的警告,結果被美軍從仁川登陸,攔腰截斷其南下攻勢;二是麥克阿瑟得勢後也無視北京的警告,不僅揮軍越過三八線,更執意把戰火擴大到中國東北。

  朝鮮人民軍的潰敗,和麥克阿瑟的野心給新中國帶來兩大危險:一方面固然是麥克阿瑟在所謂共和黨「台灣派」國會議員支持下,不受民主黨總統杜魯門制約,蓄意把戰爭引向中國境內;另一方面則是,一旦朝鮮全境被佔領,金日成極可能試圖退入東北建立流亡政府,而蘇聯亦因此可能以「協防」為由,要求在東北長期駐軍,導致東北淪為美蘇對抗的前沿。

 

普京為金正恩駕車以展示雙方友誼(美聯社)


美、蘇兩大陣營誤判導致志願軍入朝作戰

  這個局面迫使北京把軍事力量的紅箭,從南下台海改為回防東北。當美軍前鋒抵達中朝邊境之際,北京也終於下達了志願軍跨過鴨綠江的命令。由此可見,志願軍入朝作戰,是美、蘇兩大陣營均對半島局勢做出嚴重誤判,且不理會北京警告的結果。而志願軍的參戰,不僅把半島的南北邊界重新撥回到三八線上,同時亦鞏固了東北的主權歸宿,從而得以重新建構京畿地區的戰略安全緩衝。

  由此可見,中國當年一窮二白之時仍敢於出國參戰,並非充當冷戰陣營對抗的「出頭鳥」,而是有自身的切實戰略安全考量。正因為中國堅持獨立自主的安全戰略和外交政策,導致其後在相當長的一段冷戰時期,受到美、蘇兩大集團同時孤立,成了依賴自力更生的「孤家寡人」。

  時隔朝鮮戰爭爆發74周年,歐洲的戰火再次促使美俄把眼光重新投向遠東,以減輕烏克蘭戰場的壓力。所謂「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美俄均需避免再度對亞洲局勢發生誤判。如果無視北京的戰略安全底線,執意推動冷戰復活,最終將給自身帶來傾覆式的地缘利益損失。進一步說,北京如果真的「倒」向哪一方,實際上取決於美俄在中國周邊的政治活動,是執意窮兵黷武的「霸道」行逕,還是順應亞洲區域的「王道」政治哲學。

  放眼今天亞洲各國,日韓等國面對經濟停滯不前,貨幣貶值,社會陷入少子化、高齡化的嚴重內捲,民生苦不堪言;東南亞等國本來累積了一定經濟基礎,可望加入產業升級的大軍以提升國力,但目前亦不斷受到國際間動盪局勢的干擾,從而波及其發展速度,進一步危及社會穩定。

 

普京由朝鮮轉抵越南,反映與北京的互信(美聯社)

 


亞洲需重建「王道」抵制「霸道」

  基於中國與周邊國家共同享有儒家文化圈的歷史淵源,當前北京與區內各國最易於互相理解的共同政治語言,就是「大道之行,天下為公」。這種「王道」思想,和北京當前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一脈相傳。而當代政治的「王道」,就是各國少搞集團對抗,合作推動「仁政」,不分彼此造福民眾。

  這就是俄羅斯總統普京訪問亞洲的背景。雖然普京此行顯然是為了在俄烏陷入持久戰之際,打破西方孤立,擴大盟友陣營,但他在行程安排過程中,仍然小心翼翼避免觸犯北京的外交立場與戰略定位。這體現在一、他5月訪華時,並沒有順道訪問朝鮮,而是不惜大費周章,在時隔一個月後才飛抵平壤。這個時間安排,避免了被外間渲染成「中朝俄結盟」,加劇半島緊張對立,並影響中國與歐洲的關係。

  其二,雖然普京與金正恩簽署協防條約,給予了平壤急需的安全保障,但僅限於防禦性質。普京在俄朝軍事技術合作問題上亦點到即止,僅表示在必要時不排除對朝提供先進武器,在最為敏感的朝核問題上亦三緘其口。

  其三,當美國以共同防禦為誘餌,推動菲律賓在南海升級抗中之時,普京訪問了越南,與河內商討擴大能源、防務安全領域的合作,甚至醞釀開發核能等。凡此種種,想必都離不開北京的信任,才能順利推行。

 

中國海警在仁愛礁阻截菲律賓海軍(互聯網)

 


  作為金磚輪值主席國的元首,普京料還會參與推動南海問題的對話。例如他很可能與越南討論了加入金磚的問題,並就南海緊張局勢交換意見。而在普京離開河內不久,越南外交部即表示,主張以談判對話來解決南海糾紛。

  是以,中國西太洋一側國際地緣政治的演變,除了美俄兩國的主觀戰略意圖外,還看中國有沒有實力以「王道」思想,規範區域行事準則,這將是檢驗中國的大國實力的重要指標。相較於普京的審慎而行,美國當前仍堅持以一極霸權姿態,拒絕接受北京在自家門口製訂區域規則的資格,並因此不斷推動區域緊張局勢升級。

  這才是導致當前中國與俄羅斯走近,與美國疏遠的根本原因,而非中國要找尋哪個山頭。反過來說,美俄任何一方如背離亞洲追求和平發展的整體利益訴求,中國作為區內大國,亦不應懼怕當「孤家寡人」,以求「無偏無黨,王道蕩蕩」。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機場日前電腦系統故障,航班資料僅靠手寫白板,有旅客錯過航班感到失望,你認為機場處理手法是否妥當?► 立即投票

我要回應

你可能感興趣

放大顯示
風水蔣知識
最緊要健康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