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2/2024
中國「只有破壞、沒有創新」的商業模式是怎樣?拼多多如何讓阿里巴巴、淘寶難以招架?中國企業過往的成功靠甚麼得來?
Jimmy Leung
Jimmy Leung
私募基金負責人,擅長結合傳統經濟及互聯網、管理業務分別在倫敦、矽谷,香港。涉及房地產、互聯網及跨境電商等產業,與多國實業家、創業家、天使投資等擁有廣大的人脈。行事低調,口頭禪是最好你搵我唔到。
改朝換代Digital
本欄逢周一更新
中國 「只有破壞,沒有創新」的商業模式,正對全球產業帶來巨大殺傷力。
2023年下半年,讓大家驚艷的是,以殺價競爭聞名的拼多多(PDD)價大升,市值打敗阿里巴巴。拼多多的商業模式,只有一招價格競爭,任何一樣東西在拼多多的平台,都可以殺到讓人難以想像的低價,拼多多的殺價讓阿里巴巴、淘寶難以招架,也讓京東股價跌跌不休。
經濟衰退,慳得就慳,拼多多化身的外國版名為Temu,也殺到Amazon亞馬遜片甲不留。同樣來自中國的神秘企業Shein,也把標榜快時尚的跨國品牌打到落花流水,無論你話佢抄襲也好,侵權也好,反傾銷也好,總之這些來自中國的企業所到之處,殺到見血。
按淨銷售額計算,Shein現在是訪問量最大的時尚電子商務網站之一,甚至在2022年超過亞馬遜成為美國下單最大的網站。該公司的總部仍在中國,但主要服務美國、歐洲的客戶。最大的目標消費群體是Z世代,他們以極其便宜的價格購買大量引領潮流的服裝而聞名。
每當中國鎖定某個戰略性產業,就必然會摧毀該產業。太陽能、鋼鐵、造船、石化、液晶顯示器等都是血淋淋的教訓,現在輪到電動車了。
中國對戰略性產業的新興業者提供補貼,然後放任這些企業相互廝殺;所有玩家都拼命爭取補貼、攫取資本、土地、勞動力等資源,以快速擴大規模。它們不在乎獲利與否,只擔心被同業超車,結果產能過剩、毛利崩跌,全球同業哀鴻遍野。
2024年電動車陷入供給過剩、庫存激增、售價下跌的窘境,但在歐美的傳統汽車強國,純電動汽車卻遭遇了需求疲軟,在大量新款電池動力車型進入展廳的同時,汽車行業向電動汽車的轉型卻遭遇挫折,也帶來了更多的不確定性。
在經歷了一段飛速發展期後,一些汽車製造商發現,準備購買電動汽車的消費者比他們預期的要少,消費者一直擔心找不到足夠多的公共充電場所,而且利率上升導致人們更難負擔得起汽車。一些老牌車企已經考慮讓燃油車有更長的生命期。
電動汽車銷售增長的放緩,導致了歐洲汽車業一系列企業180度大轉彎。雷諾集團(Renault Group)取消了其電動汽車和軟件部門安培(Ampere)的上市計劃。
Ampere的IPO原本是雷諾將電池動力汽車生產從傳統內燃機部門分離出來的複雜改革的一部分。
大眾汽車已推遲為其電池部門PowerCo尋求外部投資者的計劃。因PowerCo正面臨著能否大規模生產電池的疑問,該公司已不再優先考慮出售股權或在今年或明年將PowerCo業務上市。
過去30年,中國經濟高歌猛進。許多人認為這要歸功於「中國模式」,也就是以計畫經濟、宏觀調控等措施干預市場,讓經濟在相對不自由的環境繳出亮眼成績。
其實中國模式並無特別之處,又或者說,根本沒有所謂的中國模式。歸根究柢,是民主自由體制有利於經濟發展。
創投現在投的項目,跟過去投技術、投人才的邏輯不同,完全都是政策驅動,最終結果就是浪費。
再看幾個前沿科技,量子電腦是純科技,研發很貴,中國能用錢砸出來,但也會受制於晶片。最關鍵的是AI發展,因為AI是通用科技,可能帶動醫療、材料等其他領域發展,但目前機會完全在美國。
現今消費疲軟、產能過剩、地方政府高負債等種種跡象都顯示,捨棄與民主世界交流、走回專制老路的中國經濟正陷入困境。
許多人認為華為是靠中國政府扶持、政策補貼的公司,但你仔細看歷史,華為許多早期的成功都是在海外。它是中國最有國際合作精神的企業。
以往的成功,是開放的成功,是改革的成功。
【你點睇?】特朗普指不排除使用武力奪取格陵蘭及巴拿馬運河,你認為言論會否加劇美國與盟友間的不信任?►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