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湯水 │ 中醫拆解夏至5大健康問題!腸胃不適、濕疹爆發!清熱解暑推介12種食材+冬瓜薏米湯
今日(21日)踏入二十四節氣的夏至節氣,此時屬於一年中白天最長的一天,標誌著夏季的開始,而隨著氣溫升高、日照時間轉變,容易出現睡眠、腸胃及皮膚問題,外出亦容易中暑、曬傷,甚至因出入冷氣場所而出現敏感及感冒症狀。有見及此,註冊中醫師原穎欣接受訪問時,就為大家拆解節氣期間多款養生食材及5大保養。
夏至節氣5大健康問題
原穎欣醫師解釋指,香港夏天氣又濕又熱,除了食物最變質易誘腸胃問題外,皮膚亦易出現毛孔堵塞、曬傷及過敏等問題,而日照時間延長,亦可能令人睡眠變差,誘發以下5大健康問題:
睡眠障礙:醫師表示,隨着日照時間延長,天黑時間較晚,有機會令部份人睡眠變差。有現代研究認為,人體會接收每日光暗之規律,從而生成褪黑素,褪黑素會參與調整睡眠及覺醒時間,使人體與晝夜節律同步。而日照時間長,可能會令人較難有睡意或容易早醒,正好呼應中醫「天人相應理論」。中醫認為人應順應天時而活,因此進入夏季,人亦應相應地減少睡眠時間,夜臥早起,但古人乃按照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生活,因此在此所言之夜臥早起乃建議約11至12時入睡,6至7時起床。
腸胃不適:夏季天氣酷熱,食物處理及保存不當容易變壞,加上天氣漸漸變熱,大家喜愛飲食生冰凍消暑,容易損傷脾胃消化功能;加上香港夏季潮濕炎熱,濕氣重亦容易令人脘腹脹滿,不思飲食,因此進入夏至以後應更加注意腸胃狀況。
皮膚病:香港夏季天氣又濕又熱,汗水及油脂分泌容易堵塞毛孔,天氣濕熱又容易滋生細菌,故夏天較容易出暗瘡。天氣酷熱,若毛孔堵塞,無法有效排汗,則可能出熱痱(汗疹)。天氣變化或氣温過熱亦容易誘發濕疹爆發。
中暑及曬傷:夏至以後,由於氣温會逐漸升高,戶外工作或活動需小心預防中暑,香港近年亦曾發生數次戶外工作中暑致命意外,因此夏季在戶外工作或玩樂絕不能掉以輕心。
鼻敏感及感冒:香港室內冷氣温度低,室內外温差大容易引致鼻敏感及感冒。
有見及此,醫師為大家提出5大保養貼士關鍵貼士:
夏至節氣5大保養貼士
注意睡眠質素:晚間可減低活動量,例如避免晚間進行劇烈運動,以及晚間避免經常使用電子產品,以免影響睡眠。跟從日照時間改變,實行夜臥早起,可晚間11至12時入睡,早上不宜太晚起床,早上亦宜曬曬太陽,令身體能跟從天時變化調節生理時鐘。
關注腸胃健康:小心儲存食物,熟食未食用時需放入雪櫃儲存,避免進食冷盤及未熟透食物,以防食物中毒。亦要減少進食生冷冰凍食物,以免影響脾胃消化功能,導致痰濕內生。若出現濕重表現,如大便黏爛、脘腹滯脹、不思飲食,則應尋求中醫師處方中藥。
注意皮膚清潔:每日使用一次洗面乳清潔面部皮膚,避免使用含油份較高或質感厚膩之化妝護膚品,以免堵塞毛孔。幼兒、容易出現熱痱及濕疹患者,需避免長時間逗留高温炎熱處所。
防中暑、避免曬傷:夏季在戶外工作或玩樂需避免長時間在高濕烈日下暴曬,或在長時間逗留在高温潮濕室內處所,保持室內通風,並注意多喝水及多休息,同時避免過度勞累,以防中暑。夏季紫外線指數較高,需注意防曬及遮擋陽光,避免曬傷皮膚。
注意保暖:外出需帶備外套,因香港室內冷氣温度低,室內外温差大容易引致鼻敏感及感冒,女士避免經常穿着露臍裝,以免子宮受寒,引致痛經。
立夏節氣12款養生食材
原醫師表示,瓜果類食物多數偏寒涼,因此非常適合夏天食用。除此之外,以下9大食材具清涼解暑、生津止渴及清熱袪濕功能,建議可依照個人身體狀況,煲湯及煮食時選擇採用:
1.西瓜
清熱消暑
2.冬瓜
清熱解暑
3.青瓜
清熱解暑
4.檸檬
生津止渴
5.酸梅
生津止渴
6.花旗參
生津止渴
7.綠豆
清熱祛濕
8.薏米
清熱祛濕
9.白扁豆
清熱祛濕
資料來源:註冊中醫師原穎欣
陳醫師又推介以下一款清涼解暑湯水,惟性質稍寒涼,若脾胃虛寒,經常大便稀溏者需要慎用:
冬瓜薏米消暑湯(3-4人量)
材料:冬瓜 300克、荷葉 1/4塊 生、熟薏米各 15克、白扁豆 20克、赤小豆 20克、淮山 20克 、玉竹 15克、茨實 20克、蓮子 20克、蜜棗 2個、可加入瘦肉 300克。
做法:
1.剪開荷葉,取1/4張,所有藥材洗淨,加清水8碗浸泡一小時
2. 冬瓜洗淨切塊,冬瓜皮及冬瓜子均有利水袪濕作用,不必去除
3. 若需加入瘦肉,可先切塊汆水
4. 所有材料連浸泡之水加入鍋中,煲滾10分鐘後轉慢火煲一小時。
5. 加適量鹽調味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