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院門診「等就3個鐘,睇就3分鐘」?公院醫生長文公開診症真相:每日流程如打仗
本港公立醫院門診應診量長期爆滿,經常聽到市民抱怨「等就3個鐘、睇就睇得3分鐘」。但事實上醫生的工作是否真的只用3分鐘「hea睇」偷懶呢?一名公立醫院醫生就用一篇長文自白揭示了每日如打仗般的睇症流程,望市民多諒解。
公院醫生在IG專頁發文「對唔住,我都唔想三分鐘睇一個病人。」,闡述懺悔工作上無可奈何的不足。醫生配圖一張「衝症實錄」,顯示78分鐘内需要處理14個症,坦言自覺好恐怖。而「衝症」就是公院醫生們的工作日常,原因人手嚴重不足,無法一個個病人慢慢詳談。
「睇症3分鐘」真相一:醫生人手供不應求 必須與時間賽跑
醫生解釋,每一節門診都預約了一定數量的病人,但醫生就只有幾個,「例如四個醫生、一百個病人,總之清曬佢先好走」。而醫院工作還包括與不同部門的交接,若醫生工作不能按時處理完,就代表需要其他部門如抽血、X光、護士等同僚一齊OT;又或即使肯工作到晚上8點,病人也會等到鼓燥投訴。這時,就需要醫生負責任「衝症」,用最短的時間精準處理每一個病人,確保準時完成工作,不拖他人後腿。
如果我用3分鐘睇完你,好多時候我唔係想懶,而係我燃燒緊自己嘅小宇宙,去追返緊個門診嘅進度,去幫輕一下同事嘅壓力。
相反,若每一個病人都用10幾分鐘「慢慢睇、慢慢諗」,才是不切實際:
堆積如山嘅牌板、水洩不通嘅等候大堂、話要投訴嘅病人,就會形成所有同事嘅壓力。我睇得慢,講得白啲,就係free ride緊我其他同事,迫佢地睇得再快啲。再唔係就會變成一齊攬炒,等到最後一個鐘,先黎一齊狂衝。
「睇症3分鐘」真相二:充分利用3分鐘前後 了解病人前世今生
醫生再分享「衝症日常」的工作,表示面見病人3分鐘的前後,其實都有工作在進行。首先,在病人入門之前,醫生要用1分鐘先讀完其複雜的病歷背景;盡責一些的,會多用1分鐘以摩打手速度整合更正病歷史,減輕下一個醫生的睇症負擔。然後用30秒看病人剛做完的抽血報告,用10秒去理解當中任何異樣、判斷處理方式。接著由病人聽到廣播到入門坐下的1分鐘過程,醫生可以看完其電腦掃瞄報告。而在請病人坐下並請對方核對身份證件的30秒講話過程中,醫生眼手並用,檢查確認放射科掃瞄影像報告:
所以即使未開始「睇你」,我地都大約心中有數,我要做啲乜。
接下來的3分鐘,醫生就會和病人解釋治療方案,同時祈求病人説的和自己所想的一樣,準時在3分鐘內完成一回合。順利的話,最後再用1分鐘整理診症紀綠,交給護士跟進,及幫病人預約之後的檢查。
你覺得我用得3分鐘睇你,我其實係挑戰緊用前後8分鐘去理解你嘅前世今生,然後點幫你嘅未來。
「睇症3分鐘」真相三:用3分鐘拯救更多需要20分鐘的重症病人
醫生坦言,很多病人不滿為何只短短3分鐘就被趕出門,但事實上,只用3分鐘就解決的問題實屬幸運:
我成日都想同病人講,如果我用3分鐘睇你,你應該開心。因為我根據知識同經驗判斷,相對地放心你冇嘢,如果唔係,做漏嘢睇漏嘢,比人告嘅都係我。
而醫生需要衝10個3分鐘的症的另一個原因,其實是為了可以好好看一個需要20分鐘的危症,「你唔想自己係嗰個比我留廿分鐘比你嘅病人。」醫生表示,每一個即將被掀開的牌板,都有可能是一個如癌症程度、需要儘快手術的重症,這時,他就需要放慢速度,把時間留給一個要迎接自己已生命垂危這種消息的病人:
或者我有得揀,可能同你傾1個鐘都唔過份。但係公立醫院嘅框架下,相信我,你有需要嘅話,我始終會擺多少少時間落黎。只係,我希望你唔需要。
盼醫患多互相體諒 減少誤會
醫生最後表示,分享以上的故事,並非是為自己找藉口,他也明白病人想得到更多應有的照顧和關懷。無奈公營醫療體制下,有很多事情無可奈何:
對唔住,令到你覺得好似得唔到應有嘅醫療照顧。事實上,我都好憎衝症、好憎要3分鐘趕病人出去、好好好憎一個朝早要睇廿幾三十個病人。其實衝症係一件好辛苦嘅事…… 呢種壓力永遠唔會消失,只會衝得愈快愈大壓力。
他直言,醫患關係其實非常重要,很多時候病人不滿醫生,可能只是誤會,不知道見醫生前後,醫生所做的工作,「你唔知道我衝症只係因為我冇得揀,唔知道我一慢就累其他醫生,唔知道有啲病人情況更慘需要我留返少少時間比佢地。」因此,他希望無論醫生護士或病人,都應多一些互相了解體諒,更多地針對制度問題的根本,或者就會令情況改善。最後,醫生誠心懺悔:
各位病人,委屈咗你,對唔住,我地會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