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防疫
第五波疫情嚴峻,每天數以千計的確診人數中,兒童感染個案飆升,令人擔心的,是短時間內轉為重症以至危殆的個案,更有上升的趨勢。
抗疫兩年,兒童在家長照顧下備受保護,兒童感染只屬零星病例,為何到第五波Omicron變種病毒,兒童感染會失控般廣泛傳播?
兒童感染途徑
一般小童及幼兒,除了上課外,留在家中的時間較長,感染都是環境間接造成。照顧的人除了父母外,一般是家中長者或外傭。如家中長者體弱受到感染,或外傭群組因假日聚會不經意帶回病毒, 甚至在公園舒展耍樂時與其他兒童接觸而被傳染等,這些都是日常比較常見的防疫漏洞。
同時兒童大部分未有接受疫苗注射,他們本身更易成為病毒載體,一旦感染,家中包括父母在內,也同時面對被感染的風險。
Omicron的殺傷力
根據芝加哥兒童醫院的研究指出,染疫兒童的鼻子以及喉嚨等部位所攜帶的病毒量及攜帶量,最高達到成年人的100倍, 而5歲以下兒童尤甚。
Omicron病毒在人類支氣管複製速度甚快,兒童氣管較成年人細小,當Omicron攻擊上呼吸道時,容易引發幼兒出現細支氣管炎和哮喘症狀,一旦病發,出現病徵的機率及危險性非常大。
研究顯示,嬰幼兒感染Omicron住院的比例亦高於其他變種病毒,在疫情相對嚴重的美國,兒童因感染Omicron住院率更是達到疫情以來的高峰,平均每天約有四分之一的患者住進了兒科ICU,而此前的平均比例只是十分之一。
長期後遺症
香港大學急症醫學部臨床助理教授衛家聰在2月8日的網上講座時表示,Omicron會對5至13歲兒童產生一種名為「兒童多系統炎症綜合症」又稱「小兒多系統炎症症候群」(MIS-C)的特殊病徵,染疫後四星期會產生炎症,最初症狀是發燒、皮疹、腹瀉和嘔吐,幾日後會明顯加重,需要進入加護病房,甚至引起器官失調或者退化的情況。除此之外,一部分兒童在康復後出現持續的神經系統併發症。保守估算,大約會有12%至15%的兒童新冠患者會出現長期後遺症。
(iStock圖片)
兒童多系統炎症綜合症(MIS-C)
香港大學醫學院,聯同瑪麗醫院等進行個案研究,確診新冠病毒的兒童,康復後有否出現「兒童多系統炎症綜合症」。
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兒童患嚴重或危殆新冠病毒病的風險較低,但也有一些同時患有多系統炎症的兒童需要住院和重症監護。
兒童多系統炎症綜合症是一種罕見但嚴重的疾病,患有新冠病毒病的兒童會出現炎症,影響身體的不同器官。
MIS-C病徵
兒童多系統炎症綜合症(MIS-C)是一種可導致身體不同部位發炎的疾病,包括心臟、肺、腎臟、大腦、皮膚、眼睛或胃腸器官。尚不清楚導致MIS-C的原因,但瞭解到許多患有MIS-C的兒童都感染了COVID-19致病病毒,或者曾經接觸過COVID-19患者。MIS-C可能非常嚴重,甚至致命,但是大多數確診患有這種疾病的兒童已經在接受醫學護理後有所好轉。
MIS-C症狀:
• 持續發燒加上以下多項:
• 腹痛
• 眼部充血
• 腹瀉
• 頭暈或頭昏(低血壓的表現)
• 皮疹
• 嘔吐
並非所有兒童都會出現相同症狀,如出現個別類似症狀,治療原則是多學科合作,儘早抗炎、糾正休克和出現凝血功能障礙、臟器功能支援,必要時抗感染治療。
(資料來源:家長須知:與COVID-19相關的兒童多系統炎症綜合症(MIS-C))
兒童如感染新冠病毒,跟成人一樣,主要表現為發熱伴皮疹、非化膿性結膜炎、急性消化道症狀等。
由於幼兒不懂表達,便需要臨床密切觀察,兒童符合下列任何一條,便需要特別留意並立刻進行診治安排:
1. 持續高熱,發熱體溫可達39℃- 40℃。
2. 呼吸頻率增快,出現氣促。
3. 靜息狀態下,吸空氣時指氧飽和度≤93%。
4. 精神反應差、出現嗜睡、驚厥。
5. 拒食或餵養困難,有脫水徵狀。
6. 兒童患者出現皮疹、黏膜損害。
(資料來源:國家衛健委《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
預防及治療
兒童年紀小,無論中西醫,可避免的都不用藥,西醫一般是針對性的用藥,有熱退熱,有咳止咳,對症施治。
但中醫則以輕藥、茶飲、食療應對,面對新冠病毒,用藥便有所針對性,以祛濕邪泄瀉病毒為原則。中國因應新冠病毒而配製的三方三藥,對幼兒頗多限制,但一些藥如藿香、紫蘇、金銀花等還是可用,主要是不讓病毒在體內病發,或把病毒瀉出體外,避免多種病徵爆發影響,導致器官發炎令病情轉趨嚴重。
下面抄錄了中國各省市中醫院或醫師為兒童配伍的預防或治療方劑,對初期的病毒感染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也可作為日常茶飲或食療參考。
Comment
暫無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