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族痛症】唔駛「薩隆巴斯」!KO肩頸膊痛的中醫小秘方
隨著智能手機及平板電腦的不斷更新換代,都市人早已成為低頭族。由於經常低頭玩手機,現代人的頭部很容易前傾、身體駝背,久而久之就有經絡瘀阻,氣血不暢,頸椎痠麻的問題。頸椎兩側的肌肉也會陷入糾結,間接導致頭部供血供氧不足,容易漲痛、頭暈。
(圖片來源自網絡)
主要症狀:臨床以肩關節的周圍炎症症狀,如肩臂痺痛、功能障礙等表現突出,頸部的症狀隱蔽,及臂肘。伴隨的症狀,常見是:頸部肌筋痠痛且帶牽拉感;強行活動頸部時,肩肘的病情加重;自肩膊至小指端出現特殊異常感覺;上肢發麻;部分病例可出現上肢的輕度震顫。
近年來我接到不少的年輕病人求診,頸肩綜合症最常見的病因,是由於不良坐姿引起的。同一姿勢保持太久,使脖子和肩膀周圍的肌肉緊張。
肩頸部是連接頭部與軀幹的一個橋樑,承擔著人體頭部血管、神經、經絡與全身的溝通,因此可以說肩頸部的健康直接影響著人體全身的氣血運行,長期使用電腦、手機,因姿勢不良,造成經絡氣血不通,肩頸肌肉的僵硬疼痛,甚至會引起頸椎錯位等一系列頸椎病。
中醫認為痛楚主要來自於兩個概念─「不通則痛」和「不榮則痛」,簡單來說就是氣血不通和氣血不足。中醫治療以舒筋通絡、活血化瘀為大原則。除了內服中藥外,還需配合針灸、結構复位、走罐和浄血療法以加強療效,縮短病程。
針灸療法:
方法一
適應症:頸項酸痛,手指麻木,上肢無力,頸椎間隙變窄,椎間盤突出或膨出等。
取穴:壓痛明顯的頸部夾脊穴、風池、大椎、百勞、肩髃、曲池、外關、合谷、十宣、陽陵泉、天鼎、腕踝針(腕踝針是在腕部或踝部的相應點用毫針進行皮下針刺以治療疾病的一種簡易方法)。
治法:針刺留針20分鐘,佐以艾灸,隔日1次,七次為1療程。
方法二
適應症:頸項疼痛,視物不清,肢體發涼,頭暈噁心,行走困難。
取穴:壓痛明顯的頸部夾脊穴、風池、風府、上星、百會、四神聰、養老、臂臑、中脘、內關、足三裡、陽陵泉。
治法:上穴針刺後留針20分鐘,佐以艾灸,隔日1次,七次為1療程。
方法三
適應症:頸肩綜合症併發頸性頭痛,精神壓力大或勞累、緊張後加劇,頸部觸診可見頸椎棘突病理性移位。
取穴:百會、印堂、上星、風池、翳風、曲池、外關、合谷、中諸、後溪、足三裡、陽陵泉、太沖、肩井、天宗。
治法:結構復位後針刺,留針20分鐘,佐以艾灸,隔日針灸一次,七次為1療程。
食療藥膳:
白芍桃仁粥(1人份量):
材料:白芍20g,桃仁9g,粳米60g。
做法:先將白芍水煎取液,約500ml;再把桃仁去皮尖,搗爛如泥,去渣;用二味汁液同粳米煮為稀粥,即可食用。
功效:具有養血化瘀、通絡止痛之效。
服法:熱服,連服三天,以觀後效。
禁忌:月經期間,小孩、老人、孕婦或長期病患者,服食前先諮詢合資格的註冊中醫。
桑枝雞湯(1人份量):
材料:老桑枝60g,老母雞1隻,鹽少許。
做法:將桑枝切成小段,與雞共煮至爛熟湯濃即成,加鹽調味,飲湯吃肉。
功效:具有祛風濕、通經絡、補氣血之效。
服法:連服三天,以觀後效。
禁忌:小孩、老人、大病、久病、長期病患者服食前先諮詢合資格的註冊中醫。
預防肩頸痠痛,生活中應注意:
1.日常生活姿勢要端正
2.合適的枕頭及枕位
3.身心放鬆改善病情
Comment
暫無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