屁股上的隱疾 被人忽略的梨狀肌
早兩天在下班後仍然工作,一位舊客人希望我可以為他的母親作上門治療。五十歲的李太太,因為腰痛及左腿側痲痺而不良於行,症狀已持續超過半年了。
「醫師,我有坐骨神經痛,會不會好起來?我擔心要坐輪椅呢!」李太著急地說。
「哦?為何你會說自己患有坐骨神經痛呢?」
李太之前並沒有跌倒撞到或其他外傷的病史,只是近三月來不但疼痛加劇,而且走路也會一拐一拐,嚴重影響到日常生活功能。
「是街口的那個甚麼脊科…骨傷…甚麼的」李太苦思中。
「處理脊骨關節,是一定要修讀過相關科程的人士才可以執行的呀……auntie你要小心選擇合適的醫者。」我提醒道。「那麼,auntie你沒有扭傷過部,那有沒有咳嗽時痛楚加劇的問題?」
臨床症狀及檢查發現李太太並不是常見的腰椎椎間盤突出症,翻看腰椎X光也只見到輕微的退化性變化,藉由一些臨床測試中,發現李太只有臀部的痛症及左腿外側的痲痺,的確痲痺的位置和坐骨神經的問題是十分相似,但是彎腰、抬高腿部的時間出現的痛或痺症則沒有甚麼問題,反而是蹲下、盤膝時問題才會增加,這個其實是「梨狀肌症候群」。
「我有看過西醫、骨科、物理治療,只是在治療時才會好一點……」李太申訴著。
梨狀肌是位於骨盆深層的肌肉,其重要性在於由腰椎及薦椎神經根所匯集而成的坐骨神經,疼痛會轉至大腿後側的位置,也會因為運動或長時間的坐與走路而加劇,由於其較少見且症狀並不具有特異性,常會被誤認為是腰椎椎間盤突出症、腰椎退化。
「根據一些研究統計,腰背痛病患當中的百分之六至八是「梨狀肌症候群」,而且症狀太相似,是很容易被忽略的。不過相似的問題,如用上治療腰椎的處理方法,就只能控制一下你的問題而得不到治本的。」
梨狀肌症候群的成因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坐骨神經在穿過梨狀肌時受到壓迫,另一個是由於梨狀肌本身的緊繃、痙攣或肥大而造成筋膜疼痛。身體檢查方面,可在梨狀肌表面發現到有壓痛點,並可能刺激到坐骨神經而誘發同側下肢的轉移痛,自我檢查時,病人可在俯臥的位置按到臀部因為痙攣而僵緊了的梨狀肌,長時間下來,慢性病患也可發現單側臀部肌肉的萎縮,而造成患側的臀部較另一側為小而影響活動能力。
物理治療則可利用治療性超音波或其他深層熱儀器,搭配梨狀肌伸展運動,來伸展因痛症而痙攣僵緊了的梨狀肌,從而減少對坐骨神經的壓迫,緩減神經痺痛。若加上一些口服的營養補充劑(Food supplement),令肌肉及神經得以放鬆及自行維修的話,物理治療的效果能會事半功倍。
伸展運動
延伸閱讀
針灸學上,痺症因素體感受風邪而存於經絡,引起痺症,痺症能遊走如風行,故可在痛側位置遊走不定。
足三里穴在兩者位置相近,但陽陵泉位置比足三里高一點按摩足三里可緩解一些腸胃的症狀按摩陽陵泉可緩解一些筋腱、下肢神經的問題。
Comment
暫無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