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進補
秋天已到,如何進補?黃帝內經云:春夏養陽,秋冬養陰,而其中的脾,更宜補好。
脾是主運化,運化好身體抵抗力便好,運化不好,人會有水腫、疲倦、抵抗力下降,易招病。脾是喜燥惡濕,在長夏濕重易有食傷之時,脾便易受損,易成脾虛濕重,趁秋天有些燥,可以好好修補脾虛,恢復脾氣。
秋冬雖宜進補,但在初秋之時進補不宜選過燥之物,如羊肉、參等,因為如脾虛過度,會引致陰虛火旺,津液不足,再補得過燥,就會更燒乾津液,想補變靠害。如果脾虛加上濕重,則又不宜補過滋膩之藥,如熟地、黃精等,因為這些藥過於滋陰之時,亦會使濕困體內,亦不利搞好健康這目標。
初秋養脾可用四君子湯(下詳),雪梨銀耳露,或馬蹄紅蘿蔔玉米煲豬展等。以上三項是養陰而不膩,肝火旺者不會燥,脾胃虛者不會涼。
秋天越進,空氣會乾燥,有些人會出現肺燥之症,故到中秋之後如見濕度轉低(即空氣乾燥)便宜補肺。
補肺最好的方法不是吃藥,是多做深呼吸,多吃水果,因肺是喜潤惡燥,一般寒涼之物如苦瓜、綠豆,不宜多吃,宜多吃蓮子、百合、銀耳、蓮藕等物,亦可以多用木瓜、哈蜜瓜等來煲湯,由於秋冬之時,令人多為進補而多吃脂肪高的肉食,如臘肉、臘腸等,會使不少油脂累積在肝臟,如果本身有脂肪肝的人,則宜戒吃過多油、肉,煲湯、餸菜選擇可多吃魚。本來鰂魚是很好的高蛋白質魚類,可惜今時不少鰂魚都是叫豬屎鰂,顧名思義就知它吃乜,你敢不敢吃,但如果能買到乾淨的鰂魚,則鰂魚蘿蔔湯、鰂魚木瓜湯都是很好的秋季養生湯,如乾淨鰂魚不易買到,改用大眼雞亦可。
夏秋之交,不少小孩/老人腸胃適應不過來,易患秋瀉,通常會有感冒、腹瀉、嘔吐之狀,要盡早醫治,要預防則多吃蔬果,少吃肉,多吃魚,多吃粥,清好腸胃,抵抗力便可較好,晚上睡眠,更因涼熱交替而常翻被子,易著涼,做父母者亦宜留意。
假如秋燥加深,有唇裂、口乾、咽痛、便袐,以至流鼻血時,即是體內津液減得過多,更要多飲上文之養生湯水,多吃蔬果,戒辛辣。
秋天菊香蟹肥,不少人會多吃蟹,但如患有膽石、膽炎或高脂痛風人士,便不宜多吃蟹,以免使引發膽炎急症,又或使原有病情加劇。
*四君子湯用:黨參、白朮、茯苓、甘草四藥,可單煲水來飲或用來煲湯,加瘦肉、排骨、雞等。
Comment
暫無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