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9/2016
【中西醫以外的自然療法】你是風型、火型,還是土型人?
Jamie Fung
Jamie Fung
天生精力充沛的鐵人,自幼習舞和體操,起初只是抱著鬆鬆筋骨的玩票性質接觸瑜伽,斷斷續續學了數年,直到2014年底才正式於香港Anahata Yoga學校考獲200小時治療瑜伽導師資格,並將於2015年底考獲500小時進階瑜伽導師資格,持續進修。白天投身幼兒教育,晚上自由身教瑜伽。不一樣的教育崗位,性質也是以生命影響生命,得來的滿足感同樣的大。這雙手雖然小,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相信東風藏在眉心。沒有不可能,由瑜伽開始。
瑜人娛己
逢周四更新
記得去年有一次,我身體有些小狀況出現了,當時的我,心大心小,為了選擇西醫或中醫而煩惱。誠然,就病人角度而言,無論傷風感冒或是應付一般痛症,西醫是最快的,可是,西藥始終治標不治本,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醫不來就把有毛病的地方切掉。中醫則著重整體調理,先修補,再強化。很多人都抱著「就算中藥沒有效,也不會對我身體有害」的心態去看中醫。看中醫排頭位的考慮,必定是中醫師的功力,看中醫比看西醫更講求「人夾人」,中醫師和病人的溝通和信任真的很重要,而建基於這一切的關鍵是「時間」,有些人多多少少因為覺得中藥效果慢而不能堅持,最後放棄。
話說回來,當時我跟我的印度朋友提起我的問題,她皺了皺眉頭,反問我 “Jamie, why don’t you just try Ayurveda? Basically I don’t need anything else besides Ayurveda.”──在電光火石間,讓我想起了我在瑜伽導師課程裡曾經學過的Ayurveda知識,是的,除了中西醫外,病人其實還有另一個選擇呢!
甚麼叫Ayurveda呢?
Ayurveda(阿育吠陀)是印度臨床醫學的基礎系統,也是一門有千年歷史的養生之道。印度有一本相當有名的醫學典籍,名叫《阿育吠陀》,其對古印度醫學的貢獻可謂媲美中國的《黃帝內經》,它不僅是一門醫學體系,更代表著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果閣下相信中醫治療,其實你也該了解一下Ayurveda,當多一個參考,或相輔相成。與我們熟悉的中醫理念差不遠,Ayurveda的大原則離不開「順應自然,天人合一」,它基本上是透過藥草治療、古印度經文誦念、按摩、瑜伽、飲食計劃(Ayurveda食療法是很著名的!)等不同的方式來進行治療,亦有根據病人不同體質而對症下藥的治療。大家常聽到中醫分的「寒底」、「熱底」, 在Ayurveda則會以「風型」、「火型」、「土型」表達。
在Ayurveda的觀念中,人體因為不同的能量而分為三種不同的dosha,假若這些能量不平衡,偏離了「順應自然,天人合一」的狀態,就會造成身體的不適或疾病。
Dosha不只反映出我們的個性與特質,更提供了一個指標:根據體型,我們會知道我們比較容易患甚麼疾病。就瑜伽層面而言,其實也有幫助。我的dosha屬於Pitta火型,我本身就是很衝動、急性子、大大咧咧的人,師傅說我其實不應練太多力量型的瑜伽(power yoga和yang yoga)。
大汗淋漓,汗如雨下的感覺雖然很爽,但其實不太適合我這類火型人,練是可以,但練太多無益。試想想,一個人本身體質已經熱,做完瑜伽更熱上加熱,導致不平衡,最終脾氣都不能得到改善。相反,師傅說柔和安靜的陰瑜伽(yin yoga)更適合我緩和情緒。往日不知天高地厚的我曾經很討厭陰瑜伽,因為覺得每個動作都要待很久,很慢,很悶,沒有挑戰性。膚淺地說,它很挑戰那些習慣透過不斷轉變姿勢來忘記煩惱,或刷存在感的人(笑)。往日我一直把我的時間全都花在練力量型的瑜伽上。然而,年月過去,人漸漸長大成熟,加上聽完師傅一席話後,我的心態真的開始不同了,我覺得陰瑜珈帶給身體的舒泰恬靜,是無可取代的。調身與調心其實環環相扣,透過較長時間的伸展筋膜,配合呼吸,陰瑜伽可以一層一層的帶我進入我的心,找出我內在的不舒服,去觀察那些不自主地被我壓抑下來的情緒。我想,這就是瑜伽帶給我的微妙改變了。當然這只是參考。僅記凡事不要過量,適可而止就可以了。
看到這裡,我猜你也很想知自己是屬於哪一種類型吧?馬上去做個測試吧:
覺得準的話,不妨留言告訴我。下一篇文章,我將會教大家跟據不同的體型,做相關的瑜伽動作。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