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2/2014

與亞森謦欬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費吉

    費吉

    中國文史哲學士,收藏家,古董商,英國戴維德基金會(Sir 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牛津亞殊慕蓮博物館(Ashmolean Museum of Art and Archaeology)導賞員,足跡遍及外國及香港拍賣場、博物館。國內宋代窰址考察團顧問,對宋瓷硏究獨具心得。曾師從已故上海博物館館長馬承源,現時為多個國內外私人收藏機構顧問,以及《古玩裏的金錢世界》作者。

    古董投資秘笈

    逢周二更新

  自從王世襄的《明式傢具研究》於1983由三聯書店出版後,收藏界刮起了一陣收藏明清傢具的強風,至今未滅。吾生也晚,趕不上這場盛會,到我略懂皮毛時,不論是明、清黃花梨、清代紫檀傢具,價格已開始節節上升,越等待它們的價錢回落,它們的價錢卻越是拾級而上,白白錯失了很多次賺錢的良機。

 

  記得十多年前見過一件狀態甚佳,沒有配料的明黃花梨交椅,叫價只是幾十萬。當年沒有買因為交椅只是州縣官放在轎底,中途接收百姓告狀的狀紙時下轎所坐,或中途休息時,拿出來坐的椅子,難登大雅之堂。想像不到的是,十多年後的今天,除了是一椅難求,價格亦已超越了200萬港幣。

 

清十八世紀  白木交椅

 

  經營古董生意如果沒有眼光,看不清風向,如我一般只買賣自己喜歡和看得上眼的文物,真是凶多吉少、乞米多過食飯!

 

  最近一位國內朋友來香港找我,帶來一塊大木頭,他說是最近在四川出土的千年金絲楠木近根部的一小塊,原樹有十多米長,直徑1米多,貨主開價8,000萬人民幣,問我有沒有買家。講木器、木頭,有誰熟行得過亞森和嚤囉街的酸枝王?

 

  與朋友在上環金鑽酒家食完晏之後,我俩徒步走上皇后大道中找亞森,去到他的店舖竟然摸門釘。他曾說最近幾年買賣兩閒、好貨難求,每天在店舗上網炒股打發時光。交易時段他竟然不在店衝鋒陷陣,我覺得有些奇怪。

 

  亞森不喜歡跟不熟悉的人打交道,又不喜歡串門子。我估計他不是在酸枝王的店那裏,就是在東街的倉庫執拾。我們再走上嚤囉街找他,他果然正在跟酸枝王寒喧。我介紹雙方認識後,朋友急不及待拿出大木頭給亞森鑑定及估值。他一看就說是楠木,並非金絲楠木,8,000萬人民幣的叫價亦非常嚇人,叫我無論如何不要沾手,因為此類原木有價無市。

 

  他又說大陸同胞最近幾年甚麼木器都炒個不亦樂乎,黃花梨木、紫檀木、酸枝木、楠木、雞翅木、白木和黃楊木,幾乎不論是原木、傢具,還是擺件,大部分在炒家之間炒來炒去,愈炒愈貴,叫價已跟市場價格脫節,連小小一個清代黃花梨官皮箱也炒上幾十萬的價錢,比國際大拍賣行對同類貨品的估值還要高得多。他認為中國大陸的明清傢具市場已形成一個「有價無市」的現象,原因是熱錢和黑錢太多,而傢具亦是比較容易上手的項目,不像瓷器和書畫,沒有十年八年的功力,也難學懂分辨真假。

 

  我又問他關於貨源的問題。他說最近幾年已很少上中國大陸買貨,大部分好貨已經歸邊,在不同的大炒家手上,善價而沽。他看過的好貨開出來的都是天價,買就一定賠錢,不買還可以等待下一次機會;而且彈藥有限,買一件「坐」一件,也不能「坐」得多少件天價貨。

 

清十八世紀  黃花梨官皮箱

 

  他說最近幾年已轉戰拍賣場,看到合意的才下手。買回來之後擺它兩、三年,等升值後才出手。他說雖然利錢沒有以前那麼高,但總算可以維持生計。

 

  他又說嘉木堂主也時常找他入貨,但他自己也不夠貨應酬自己的客人,遑論應酬行家。嘉木堂主也如他一樣,全世界周圍跑找貨。

 

  香港的明清傢具收藏家如葉醫生等,最近幾年也陸陸續續出貨,大家一路向北,賺人仔。我的一個新加坡客人更利害,不斷從中國大陸入貨,又不斷賣回給中國大陸的炒家。他以前是國際性拍賣行的高層,對明清傢具市場、貨源瞭如指掌,又跟大部分收藏家認識,退休後下海做生意,當然比其他人優勝。

 

  做古董生意沒有人脈、熟客,每天呆在店舖裏等客上門,始終不會做得開。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

我要回應
You May Also Like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名廚食譜
Fall in Fall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