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6/2013

中國當代藝術的泡沫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費吉

    費吉

    中國文史哲學士,收藏家,古董商,英國戴維德基金會(Sir 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牛津亞殊慕蓮博物館(Ashmolean Museum of Art and Archaeology)導賞員,足跡遍及外國及香港拍賣場、博物館。國內宋代窰址考察團顧問,對宋瓷硏究獨具心得。曾師從已故上海博物館館長馬承源,現時為多個國內外私人收藏機構顧問,以及《古玩裏的金錢世界》作者。

    古董投資秘笈

    逢周二更新

  「福布斯」就中國當代藝術黑幕發表了多篇評論員文章,直指中國當代藝術市場就像一個「龐氏騙局」(Ponzi scheme),中國當代藝術家們批量生產畫作,拍賣行與畫廊和交易商合作抬高未成名或鮮為人知的油畫的價格;中國當代藝術家如要出名還要花錢買「鱔稿」、在國家級博物館搞展覽來抬高名氣。

 

  十多二十年前,一班先知先覺、以紐約為基地的猶太籍投資者或投機者,從中國大陸的油畫家手中,以三幾千美元的價格,大量收購數以千計的油畫作品運回紐約。在其後數年,這班猶太籍投資者或投機者不斷為他們收藏的中國當代的油畫舉辦展覽,找來藝評家為那些還未成名的油畫家寫「鱔稿」,藉以提升他們的知名度。當時機成熟,他們的油畫便慢慢地滲出市場試水温,不受收藏家或投資者追捧的油畫家作品便以低價出手,受歡迎和受追捧的油畫家(如四大天王:岳敏君、張曉剛、張培力、王廣義)的作品,他們便聯同多間拍賣行,按歩就班地將作品估價提高,在2006年至2008年期間達到顛峯。不用說,這班猶太籍投資者或投機者已賺到盆滿砵滿離場,剩下來的,只是一班盲目跟風的投機者。

 

張曉剛《大家族系列》

 

  其中一個暴發戶投機者就曾經在拍賣行賣出一尊大型明代鎏金佛像,再貼錢湊夠四千多萬,以天價拍入一幅岳敏君大口仔系列的油畫。投資或投機於中國當代藝術是玩一個「音樂椅」遊戲,每個投資者或投機者都或多或少心存僥倖,認為音樂戛然而止的時候他一定可以找到椅子。我同意福布斯的分析,中國當代藝術投資市場黑幕重重,全由機構投機者主導,拍賣行、代理畫廊推波助瀾,將四大天王的油畫推向天價。這一大班參與者各自揾食,雖然大家心中雪亮,但誰都不會戳破這一個泡沫,令到一般盲毛投機者墮入彀中而不自知。

 

岳敏君《記憶系列》

 

  瑞士著名收藏家烏利.希克(Uli Sigg)就是其中一個投機份子。他以有限的資金,以寧濫毋決、大包圍的方式,以低賤的價錢大量收購當年還沒有成名和到現在都不出名的中國當代藝術家的作品,耐心等待他們作品大幅升值的時刻,讓他可以用賣一塊叉燒撘幾件豬頭骨的方式,善賈(價)而沽,大手出貨。他賺了名聲也令荷包腫脹,無疑是一個一流的推銷員、投機者。蔫豬頭有齆鼻菩薩,太平山頂望下去果然多老襯。烏利.希克遇到李立偉、皮力兩位浪得虛名,可能不知藝術為何物的行政總裁、策展人真是如魚得水,只是十多年光景便輕易地賺了超過一億。可憐的是香港納稅人,為一堆所謂中國當代藝術,其實是一堆泡沫,付出高昂的代價。

 

   最近幾年的拍賣行情已清楚顯示出中國當代藝術已到了無以為繼,泡沫逐漸爆破的階段。充斥拍賣場大部分是成名油畫家的早期作品。70後、80後的油畫或當代藝術家的作品乏人問冿。一些藝術水平一般的畫作被畫廊、投機者和莊家夾高價格至八、九百萬,另一個泡沫也逐漸成形。四大天王亦永遠不能突破自己的個人藝術風格,只會因循能賣錢的個人風格、吃老本:畫大口仔的繼續畫大口仔、模仿安迪華荷(Andy Warhol)畫金寳招紙的繼續畫一大堆手套(說不定將來畫一大堆襪子!)、畫家庭系列的繼續畫家庭系列,這正正反映出當代藝術由市場主導價格的現實。

 

  我大胆預言,西九文化區的M+藝術館於2017開幕後將會劣評如潮,除了開頭幾個月市民抱住貪新鮮的心態前往參觀之外,M+藝術館隨後便會淪為文化大白象、西九文化區管理層的政績工程。究其原因,香港社會從不重視市民人文質素的訓練和提升,小、中、大學的藝術教育亦付之厥如,因此才會出現很多香港人將當代藝術雕塑視為一堆「大便」的笑話。《清明上河圖》的臨摹本能吸引十多二十萬市民入場參觀,在我看只是慕名而看,亦是一種羊羣心態。2017 年M+藝術館入場參觀中國當代藝術作品的市民的心態,亦可作如是觀。

 

  當中國當代藝術被炒上天價之後,中國當代藝術已由炒家的寵兒變成明日黃花之際,香港弄一所M+藝術館搞中國當代藝術展,除了是浪費金錢、本末倒置之外,亦顯示出兩位主理者對中國傳統藝術如書畫、陶瓷、傢具等等的輕視或所識有限。更令人質疑的是浪費大筆公帑一次過買入一大批二、三流兼毫無美感可言、藝術水平一般的作品,其中是否有利益輸送的成份。

 

  我認為搞中國當代藝術展對提升香港市民欣賞藝術的能力完全沒有幫助,亦不會令香港由文化沙漠變成藝術大都會,與紐約、倫敦、巴黎等看齊。既然如此,倒不如收購一些中國傳統藝術品如書畫、陶瓷、傢具作品,如上海博物館一樣,作為館藏來得實際。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

我要回應
You May Also Like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精選影片
Festive Cheer is in the air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