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6/2020

經典小說《蒼蠅王》:嗜血和恐懼令童心泯滅,顯露人性黑暗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李怡

    李怡

    1936年生,1956年開始寫作及編輯生涯,至今逾50年,任《七十年代》(後改名《九十年代》)總編輯28年。50多年來不間斷地在報刊寫小品文和政論,編輯和寫作均秉持忠於自己、質疑權貴、就事論事、不怕獨持異見的原則。近年有《細味人生100篇》《閱讀人生100篇》《感悟人生100篇》三本新書。

    一分鐘閱讀

  《蒼蠅王》故事的結尾,是傑克的陣營為獵殺拉爾夫,讓拉爾夫沒有地方躲藏,便燃起一場森林大火。一艘途經的軍艦碰巧看到了大火,艦上軍官上島後看見了拉爾夫和一班「野人」。

 

  拉爾夫在島上第一次傷心地哭泣。軍官則背對他們以便讓他們釋放情緒。

 

  拉爾夫「為童心的泯滅和人性的黑暗而悲泣,為忠實而有頭腦的朋友小豬墜落慘死而悲泣」。而因為拉爾夫和小豬在大雷雨的時候也參與了殺害西蒙的狂舞,所以他倆的童心也不復存在。區別只在於拉爾夫終於認識到「人性的黑暗」,小豬卻始終否認這一點。

 

  所謂「人性的黑暗」,主要是指嗜血和恐懼。嗜血從傑克開始,逐步發展為他那幫獵手的共同特性;恐懼從害怕「怪獸」出發,最終成為支配孩子們的異己力量。在這兩種因素的制約下,傑克等人把臉塗得五顏六色,在假面具的後面,他們「擺脫了羞恥感和自我意識」,並伴之以「野性大發作」。這代表獵手們已可悲地蛻化為野蠻人。拉爾夫反對塗臉,實是堅守著文明的最後一道防線。

 

  小說中的人物雖然都是少年、兒童,但作者高汀的目的是透過這些具有象徵意義的人物來揭示他的道德主題——人性本惡。高汀認為,社會的缺陷要歸結為人性的缺陷,身為一個作家,他的使命是醫治「人對自我本性的驚人無知」,他的作品是使人正視「人自身的殘酷和貪欲的可悲事實」。

 

  高汀在諾貝爾獲獎致辭裡說,「我把自己定義為一個環球性的悲觀主義者,和一個宇宙級的樂觀主義者。」

 

「一分鐘閱讀」推介書籍

《蒼蠅王》

作者:威廉.高汀

由 高寶書版集團 出版

 

本文摘自香港電台第一台 (FM92.6-94.4) 李怡主持的《一分鐘閱讀》。該節目逢周一至周五播出,並存載於港台網站 (rthk.hk)。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

我要回應
You May Also Like

版主留言

Fall in Fall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