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2/2017

為後真相時代敲響警鐘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李怡

    李怡

    1936年生,1956年開始寫作及編輯生涯,至今逾50年,任《七十年代》(後改名《九十年代》)總編輯28年。50多年來不間斷地在報刊寫小品文和政論,編輯和寫作均秉持忠於自己、質疑權貴、就事論事、不怕獨持異見的原則。近年有《細味人生100篇》《閱讀人生100篇》《感悟人生100篇》三本新書。

    一分鐘閱讀

  今天介紹當代埃及社會活動家戈寧針對當前網絡媒體的一段話:

 

  「社交媒體可以有效傳遞改革的聲音,卻也可以對改革造成破壞。它會擴大『同類相聚』的人性傾向,把複雜的社會問題,簡化成動員的口號,在志同道合者的『回音室』(Echo Chambers)裏不斷迴響,卻無法推動對話、說服和尋求共識。」

 

  戈寧(Wael Ghonim),1980年出生於埃及開羅,是一名網絡行動主義者和計算機工程師。

 

  2011年在埃及由網絡動員的反政府示威,戈寧是主要的幕後推手,因而被埃及警方秘密拘捕並監禁了11天,他獲釋的受訪片段獲得極大迴響,使他蜚聲國際。2011年底,美國《時代》雜誌將他列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100人」之一。上面所引的一段話,是他在《牛津英語詞典》將「後真相」,Post-truth,選為2016年的年度詞彙之後,接受採訪的談話。

 

  「後真相」意指「在形成民意的過程中,訴諸情感與個人信念比客觀事實更重要」;「後真相」,即忽視真相、不顧事實。後真相政治是「事實勝於雄辯」的相反,即是「雄辯勝於事實」,意見重於事實,立場決定是非;人們把情感和感覺放在首位,證據、事實和真相淪為次要,甚至毫不重要;政治人物說謊,不再是為了瞞騙,而是鞏固目標群眾的偏見,換取共鳴與支持。有評論認為,2016年的英國脫歐公投和美國總統選舉結果,正是「後真相政治」的成功。

 

  曾經藉網絡傳遞改革聲音、喚起顏色革命的戈寧,對當前社交媒體出現的問題,表示了負面看法,為後真相政治敲響警鐘。

 

  本文摘自香港電台第一台 (FM92.6-94.4) 李怡主持的《一分鐘閱讀》。該節目逢周一至周五播出,並存載於港台網站 (rthk.hk)。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

我要回應
You May Also Like

版主留言

Fall in Fall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