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6/2016

《那年春天,在車諾比》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李怡

    李怡

    1936年生,1956年開始寫作及編輯生涯,至今逾50年,任《七十年代》(後改名《九十年代》)總編輯28年。50多年來不間斷地在報刊寫小品文和政論,編輯和寫作均秉持忠於自己、質疑權貴、就事論事、不怕獨持異見的原則。近年有《細味人生100篇》《閱讀人生100篇》《感悟人生100篇》三本新書。

    一分鐘閱讀

  1986年切爾諾貝爾嚴重核災20年後的某一天,法國紀實漫畫家艾曼紐.勒帕吉(Emmanuel Lepage)抵達當年的災難現場……。

 

  艾曼紐.勒帕吉接受了「圖畫參與者協會」的委託,在切爾諾貝爾事件發生20週年之際,與一群藝術家一起來到這裏,帶著罐頭和飲水,深入禁區進行寫生。在為期兩個月的旅程中,他們從撒離區周邊小鎮到被荒廢並管制的禁區,與當地人一同生活,藉以瞭解居民真實的情感與和這塊被外界稱之為「髒了」的土地之間的羈絆。

 

  旅程之初,艾曼紐因為家人反對以及擔心連累孩子而猶豫不決,在旅程之中,他意外的被勾起了黑暗的童年回憶,直到旅程結束之時,他接納了心魔,並見證了生命的另一個面貌,得到意料之外的感觸和收獲。艾曼紐.勒帕吉以動人心弦的緩慢敘事風格,與其特有的紀實畫風,娓娓道出一個平凡人在面對災難與死亡之時,所經歷到的一連串震撼教育。

 

  艾曼紐說:「我是被派來見證災難的,我帶上炭筆和深色墨水,打算要畫下醜陋歪斜的樹林。但,眼前的景色卻是絢麗的,色彩和檢測器訴說著相反的事實。我可以說,切爾諾貝爾很美嗎?這是死亡的另一張臉,有人會因此被冒犯嗎?」

 

  這是一本大開本的畫冊,美麗又絕望,作者為我們描繪出這個20世紀人類所遭遇到的浩劫。他把讀者的心緊緊揪著,讓他們跟他一起深入這個最危險的地方,在那裏,美麗與死亡是同義詞。

 

  書名叫《那年春天,在車諾比》(Un Printemps À Tchernobyl)。

 

「一分鐘閱讀」推介書籍

《那年春天,在車諾比》

作者:艾曼紐.勒帕吉

由   積木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

 

  本文摘自香港電台第一台 (FM92.6-94.4) 李怡主持的《一分鐘閱讀》。該節目逢周一至周五播出,並存載於港台網站 (rthk.hk)。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情緒勒索任何關係均有機會發生 如何走出情緒勒索循環?► 即睇

我要回應
You May Also Like

放大顯示
名廚食譜
Luxury Watch Trends for 2024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