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7/2015

忙與閒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李怡

    李怡

    1936年生,1956年開始寫作及編輯生涯,至今逾50年,任《七十年代》(後改名《九十年代》)總編輯28年。50多年來不間斷地在報刊寫小品文和政論,編輯和寫作均秉持忠於自己、質疑權貴、就事論事、不怕獨持異見的原則。近年有《細味人生100篇》《閱讀人生100篇》《感悟人生100篇》三本新書。

    一分鐘閱讀

  清代書家王文治有一副贈友對聯:「人間歲月閒難得,天下知交老更親」,有人認為這是對老年人生活的箴言。忙了一輩子,難得老來清閒,而老人多寂寞,因此需要更多知交往來。

 

  忙與閒,是人生的兩種狀態。人生的大半輩子,都是挺忙的,青少年時忙於學習長知識,進入社會忙於工作、拍拖、結婚和養兒育女。忙可以是褒義,也可以是貶義。褒義指一個人承擔很多責任,社會很看重他;貶義是指一個人每天營營役役,追逐名與利。「閒」也有褒義和貶義,貶義如遊手好閒;褒義如唐韓愈寫的「擾擾馳名者,誰能一日閒?」意思是追逐功名利祿的人怎有一日清閒呢?

 

  我覺得忙多指時間分配,但閒除了指時間之外,也指心境。閒在許多時候是指生活中的自由自在的狀態,如忙裏偷閒,唐李涉詩「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閒」,就是指在營營役役中尋找片時的閒適。我以前辦雜誌很忙,但在忙之中,也會找時間閒思,或以閒的心境寫些閒文。思索,不是有特定的命題,而是胡思亂想;寫文章也不是要達到甚麼目的,而是率性而適意,享受彷彿與朋友自由自在聊天的心理狀態。

 

  「人間歲月閒難得」的閒,不是飽食終日,無所事事,而是可以無拘束地做自己所喜好之事,讓人的生命活得更有意義。「天下知交老更親」,是珍惜知心朋友,老年人多孤獨,所以有知交的老友更能延年益壽。

 

  本文摘自香港電台第一台 (FM92.6-94.4) 李怡主持的《一分鐘閱讀》。該節目逢周一至周五播出,並存載於港台網站 (rthk.hk)。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情緒勒索任何關係均有機會發生 如何走出情緒勒索循環?► 即睇

我要回應
You May Also Like

Luxury Watch Trends for 2024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