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3/2013

面對天災,人應該知道甚麼?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李怡

    李怡

    1936年生,1956年開始寫作及編輯生涯,至今逾50年,任《七十年代》(後改名《九十年代》)總編輯28年。50多年來不間斷地在報刊寫小品文和政論,編輯和寫作均秉持忠於自己、質疑權貴、就事論事、不怕獨持異見的原則。近年有《細味人生100篇》《閱讀人生100篇》《感悟人生100篇》三本新書。

    一分鐘閱讀

  上星期是日本311震災兩周年,這次地震加海嘯加核電災難,造成兩萬多人死亡。兩年來日本書市出版了多部著作,檢視人的傲慢和偏見造成的災害,尋找趨吉避凶的途徑。其中較受注視的有《作為思想的311》、《作為歷史的311》、《311以後》、《公共哲學的回答──311衝擊之後》、《核電,生命,日本人》等。光是看書名就知道日本人對一次自然重災作出多少深切反省,而不是僅僅諉過於不由人掌握的自然界。

 

  面對天災,人應該知道甚麼?日本書籍大都提出:作為島國的日本人,最應該知道的是,2000年以來,這塊土地上發生過幾次強烈地震,而20世紀的百年間,這塊土地上又發生了多少次地震。答案是:千禧年後的12年間,日本出現過19次黎克特制(Richter magnitude scale)7級以上的地震。除了311之外,過去7次死亡人數加起來約100人。而上個世紀,日本共發生61次黎克特制規模7級以上的地震。1923年的關東大地震,造成105,000人死亡。1995年神戶大地震,死亡人數為6,400多人。

 

  一個總面積只有37萬平方公里的國家,處在如此險惡的地震帶上,卻建造了57座核電廠。311地震帶來核電災難向日本人敲響最主要的警鐘是:為了經濟增長而發展核電是否恰當?經濟增長是否就是人類的唯一目標?進步是否就是歷史的永恆主題?檢討認為:戰後以經濟動物傲稱世界的日本人,真可謂私欲滿滿,頭腦發昏了。

 

  田島正樹在《作為思想的311》一書中提出「技術抑止」這個概念,即為了安全和民眾福祉,可以讓已掌握的技術備而不用。

 

  本文摘自香港電台第一台 (FM92.6-94.4) 李怡主持的《一分鐘閱讀》。該節目逢周一至周五播出,並存載於港台網站 (rthk.hk)。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

我要回應
You May Also Like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精選影片
Festive Cheer is in the air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