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10/2014
《暗店街》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追溯「佔領」回憶
此時此刻,每一步的腳印和淚水,都是獅子山下香江回憶的印記。歷史總有它的軌跡,讓後人借鑑。剛獲諾貝爾文學獎的法國作家派屈克‧蒙迪安諾(Patrick Modiano),他前半期的小說,大多和二次大戰法國被德國納粹佔領時期,百姓的生活面貌有關,反映蒙迪安諾反覆書寫的主題--記憶、身份和時間。
書名:暗店街(Rue des Boutiques Obscures)
作者:派屈克‧蒙迪安諾(Patrick Modiano)
出版:時報(中文版)/ David R Godine(英文版)
十歲便寫詩的蒙迪安諾,出版的作品大多獲獎。諾貝爾授獎詞表揚他的文學成就:「他用記憶的藝術,召喚最難把握的人類命運,揭露了佔領時期的生活世界。」 1978年出版的《暗店街》,英文Missing Person,內容有關主角希望脫離納粹管治,和朋友逃出邊境時意外受傷以致失憶,之後他當了八年偵探的副手,決定以查案的方式,找回自己的過去和真實身份。
《暗店街》包括簡短47個片段,喪失記憶的主角居依,不斷搜集線索尋訪相關人物,內容橫跨20多年,地域包括經常出現在蒙迪安諾作品的許多巴黎街區、法國歷史地標如前偽政府所在地、邊境小鎮、以至太平洋小島等,以此重整自己的前半生,拼湊個人記憶和集體回憶的過程裏,呈現了一個恢宏的藍圖;除了重新建構佔領的黑暗年代法國百姓卑微的生活外,也探索存在的意義,具有現實主義的寫作風格。
尋尋覓覓,主人翁為努力尋找過去的「見證人」,卻換來一次又一次的失落。人的回憶因時空交錯,有時既模糊又不可靠,增加了發掘真相的難度。如書中雪泥鴻爪的慨嘆:「所經之處只留下一團迅即消失的水蒸氣……從虛無中突然湧現,閃過幾道光後又回到虛無中。」人虛無的存在,就像書中一個經常在海灘和泳池混在歡樂泳客群中,這樣度過了40年的「海灘人」,儘管成千張照片中也許有他的身影,但他對很多人來說,也只是無名氏。
居依首先訪問一個俄國流亡老者,老者只提起他記得的一個「傑出人物」,從相片中居依發現一個青年,可能是年青的自己,身旁有位金髮美女,據知已死。居依於是追蹤美女的第一、二任丈夫,然後再去尋訪一個家族,終於找到青年的名字;接下來居依通過一位園丁,找到自己可能的電話號碼住址和日記簿、和結婚證明……。兜兜轉轉,居依接觸了各式各樣的人物,有時事情像出現曙光時,卻遇到挫折,他一直找到澳洲的小島上,認定了一個自己的身份,之後他找到最後的線索,決定動身去以前羅馬的舊居——暗店街2號。
讀這小說,當投入主角「混亂無序、破碎失傳」的追蹤探索過程後,已不著重結果,回憶的細節更令人回味,寓意反照人生:當我們以為掌握了事實與希望,原來事情真假難辨,令人沮喪的事接踵而來,但只要有目標便有勇氣,抖擻精神再上路。
《暗店街》結尾凝在一張遠古的照片上,牽動遙遠的思緒,款款道來,令人感觸:「她走遠了,她已經拐過街角。我們的生命不是和這些孩子的悲傷一樣,迅速地消逝在夜色中嗎?」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