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3

《我死過,所以知道怎麼活》 死亡解密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馬靄媛

    馬靄媛

    曾任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項目經理及中文新聞寫作課名譽講師;職業訓練局高級傳媒主任及編輯;《香港經濟日報》及《明報》首席記者,擅長撰寫專題及人物訪問,醉心文字世界,相信知識可豐富心靈、啟迪人生。著有《這個記者夠彆扭》人物訪問集及《愛是不能埋-謝婉雯傳》。 

    世界在讀什麼

    逢周三更新

  最近生活上有點不如意,情緒有點困擾,幸虧有這個專欄,是人生一扇小窗,讓我從別人的經驗中獲得啟示,完善自己。

 

  最終極的經驗,也不如「瀕死」,死過翻生的人,有一種魅力,生命力特別旺盛。鍾灼輝30歲前的人生令人欣羨,他是前警隊高級督察,又是心理學博士,主攻犯罪心理學,遊歷過30個國家,工餘時學駕飛機、船,又是滑雪和潛水高手,彷彿較其他人多活一世。

 

  偏偏,上天就是要鍾灼輝多活一次。9年前,一次在紐西蘭小型滑翔機奪命意外中,他曾短暫死亡11分鐘。獲救後,醫生診斷結果,他注定殘廢,之後他用夢境治療,一種潛意識自癒療法,成功令自己復原,還以「旅者,醫者和死者」的三重身份寫了三本書,寫他的「生命故事」。

 

書名:我死過,所以知道怎麼活

作者:鍾灼輝

出版:時報出版

 

  第一本書《生命迴旋》,是小說體的重生傳記;第二本書《做自己最好的醫生》,是作為心理學家的身心靈自癒實錄;而最新出的《我死過,所以知道怎麼活》,是一部死亡解密書,以鍾灼輝第一身的瀕死經驗,他作為死亡調查官和心理學家的專業身份,更深度地解構死亡的秘密和迷思,死後的異能,總結出「每個人不必瀕死,都可蘊含生命智慧和死後異能。」

 

  書中根據研究指出,瀕死經驗不限年齡、種族和性別,而世上有百分之五的人口經歷過不同程度的瀕死體驗,令死亡的迷思多了研究和分析的價值。

 

  原來,瀕死,並不可怕。鍾灼輝描寫死亡那刻的感覺,有如回歸母體和生命的起點,「沐浴在一片金色光海裏……浸泡在溫泉水中,有一份不屬於人類世界的寧靜。」

 

  鍾除了是心理學家,參與犯罪調查外,其後又參與死亡個案調查,一直和死亡那麼接近,由他真人現身說法,分享他的潛意識自癒異能,也是他後來開創的「正念認知治療法」的實證和應用,很具說服力。墮機意外發生後,他由被醫生診斷為終身殘障,面對「骨頭枯萎,內心凋零」的自己,繼而用「潛意識念力療法」到完全徹底復原。

 

  書中分三部分-「事發現場」、「案件聆訊」和「事發後」,分別以鍾作為瀕死者、死亡調查者和瀕死心理研究者的分析和總結;探討死後的世界,人類害怕死亡背後因由等;以及瀕死經驗觸發的超能力,以生命影響生命的反思。

 

  一段死亡之旅,其實風光無限,令他發現更精彩的人生,著重生命的「質」,三十歲前雖有優差和豐裕的生活,但生命沒好好活過,誤把知識當作智慧。現在,39歲的鍾灼康,則「期望人人不必經歷死亡,也同樣可以有覺醒和人生改變。」

 

  書中最後一章的個案,鍾以潛意識自癒療法,包括夢境意象治療,和禪修冥想方法,幫助一個女孩在三個月間,由絕望深淵重回人生正軌。鍾以此闡明,讓病者身心和大自然融合,「不是盲目替病者製造虛假的希望,而是要令病者走出不真實的希望」,豁然面對未來。

 

  沒有一本書可絕對幫人解厄紓困,鍾灼輝的死亡之旅很精彩,但我相信不是所有讀者都明白他瀕死的部份,但他死後復活過來的自癒經歷,擁抱生命的熱誠,對生者來說,卻很受用。

 

2013年11月9日鍾灼輝《我死過,所以知道怎麼活》台北講座: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媒體近日報道有關愛隊涉活動造假或誇大以滿足KPI,事件會否影響你對關愛隊的印象?► 立即投票

我要回應
You May Also Like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精選影片
Festive Cheer is in the air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