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8/2023
鄺詠君巴黎個展「日出|晚安-白夜」:作品中築建的安穩空間,讓人在萬變中洞悉安身之所的存在
林靖風 Cyrus Lamprecht
林靖風 Cyrus Lamprecht
荒謬主義作家及TEDx講者、Central Saint Martins藝術理論及哲學系研究碩士,曾在倫敦Tate Modern及亞洲各地藝術展覽展出多媒體(雕塑、裝置、表演及攝影)作品,創作主題圍繞於孤獨與存在的命題。近期散文、小說及詩詞作品散見於「*CUP」、「虛詞」及「好集慣」等文學平台。
Instagram:@cyrus_lamprecht夢囈之上
隔週四更新
影子與倒影之間的分別,就只有一段軌跡的距離。香港藝術家鄺詠君即將在9月2日至10月7日於巴黎cadet capela畫廊舉辦首個歐洲個人展覽「日出|晚安-白夜」,專注對於天空景觀和玻璃倒影的刻畫,以表達有關距離與離別等的主題。對比萬里無雲的晴空,雲朵的存在襯托著天際幻變的心理——鄺詠君在本次專訪中說道:「當雲朵折射了光線時,會讓我們看見不同的顏色——沒有了雲朵也就失去了那一些層次。擁有漸層色彩和透光的雲朵才是最美的,它們其實也是屬於倒影的一部分。」
沒有窗子的玻璃
鄺詠君形容《日出|晚安 V》是在此次展覽中,她花費最長時間來完成的一幅畫作:「觀賞者可以從多角度來欣賞此作品,中間倒影的部分是一部附有木框的冷氣機,右上角則是綴以格子磨砂圖案的白色人造天花板。雖然畫中所繪畫的物件是屬於我的舊居,但是同樣亦在表達一種時間上的差異的主題。」窗外的景觀交織於家中的物件,兩者之間所存在著的距離,在畫筆的牽引下纏結於對方。她為了自身對於倒影的喜愛,分享著家人在下雨時的習慣:「喜歡倒影的原因是因為其中無法直接觸及的感覺,就如我的父親著迷於在下雨的時候望往街道的感覺,因為這一個情景賦予了他一份安全感。甚或是在颱風天會慶幸自己是在家中,身處於可以遮風擋雨的空間,亦給予了我一份安全感。」藝術家在作品裏築建了一個安穩的空間,讓觀賞者在萬變的景觀中,洞悉到安身之所的存在。
沒有玻璃的窗子
即使倒影在鄺詠君的作品中是一種關鍵的存在,但是她也會在某種情況下,亦渴盼玻璃不會成為其中的阻隔:「主要是帶有顏色的玻璃和玻璃不潔淨時,當我想要清晰地看見眼前的風景的時候,就會希望玻璃不存在。還有吹來舒適而清新的風的時候,我就想沒有了那一塊玻璃——但是在大部分時間我亦享受著玻璃所構建的安全空間。」藝術家亦提及數年前與朋伴在火車旅程中的那一些稍縱即逝的風景:「路途上有一個景觀是很難忘的,但是我無法在中途下車,那是一個一望無際的日落時刻,中間完全沒有被任何建築物阻擋。那時候所看見的太陽是一種超現實的感覺,因為方圓十里甚麼也沒有。」
窗子的簾幕
鄺詠君在此次展覽延續了「飄浮時差」、「日出|晚安」及「遠雷」的作品,並開展了以旅行時候的景觀為主體的「回溯旅行」系列,她為其中的描繪窗簾的技巧作出剖析:「在於技巧上,其實我比較抗拒繪畫窗簾,因為當中的過程是痛苦的。選擇繼續在作品中融入窗簾的原因,因為它可以表達到自己想要傳遞有關於距離的主題。繪畫窗簾的過程都是單一的,需要經過很多層次上的處理,才可以出現心中的效果。當中的感覺就像是一種無期的修行,不知道甚麼時候才會結束。」
藝術家以在上一次個人展覽「日出|晚安」中展出的作品《日出|晚安 II》作為解說:「譬如在我之前的個展中的作品,我每天只可以畫到三至四道屬於窗簾的線條,感覺就像是自己沒有在做任何特別的東西,卻承受著痛苦。在於尺寸上,我需要爬上梯子繪畫,而在經過了不同光影的部分,我都需要重新調色。在《日出|晚安 II》中,窗簾的線條經過了偌大的雲朵,其中在繪畫的時候需要重新調配很多不同的顏色,好像永遠都畫不完的樣子。」相比起刻畫窗簾的痛苦,鄺詠君表示繪畫作品中光位的部分則是可以讓自己釋懷的:「它是整幅畫作最後需要處理的步驟,有著一種快將要完成了的感覺。只要為雲朵添上光位的部分,就會完整地呈現了當中的立體感。」
詩人艾青在作品《窗》中寫下:「在這樣綺麗的日子/我悠悠地望著窗/也能望見她/她在我幻想的窗裏/我望她也在窗前/用手支著豐滿的下頷/而她柔和的眼/則沉浸在思念裏」在渡過了一段索然無味的沉默以後,每一個人都在守候窗簾悄然閉合的一刻。在簾幕只剩下一縷光線的距離的時候,它卻無由地再度敞開自己旖旎的身軀。
鄺詠君個展「日出|晚安-白夜」
日期:2023 年 9 月 2 日至 10 月 7 日
時間:11:00—19:00 (星期三至六)|13:00—20:00 (星期六至日)
地點:cadet capela 13 rue Béranger 75003 Paris
《說說心理話》青少年自殺率上升,如何分辨求助訊號?社工分享陪伴的重要性►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