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保護孩子:我們懂得拿捏適當的尺度嗎?

保護孩子:我們懂得拿捏適當的尺度嗎?

張逸
逸趣談Teen

  我機構除了為宿生提供基本的住宿及照顧服務外,也看重他們的全人發展。因此我們跟其他機構合作,為宿生提供生涯規劃,包括到不同機構參與職業導向日、工作影子活動,以及安排兼職或臨時工作,讓宿生體驗現實社會的工作狀況,方便日後能夠順利過渡。

 

  其中一間合作機構的人力資源部職員與我分享,現今有些父母會陪同子女到面試地點,甚至一起面試。職員見此,對應徵者的初步印象就已大打折扣,公司亦會猶疑會否聘請這樣的員工。該機構亦與一間為殘疾人士提供職業訓練的機構合作,這些殘疾人士包括患有嚴重注意力不足/過度活躍症、自閉症、特殊學習困難、言語障礙、視障、聽障、智障、肢體傷殘、精神病等。然而這些被認為需要特別照顧的學生都會獨自進行面試,無需要家人或社工陪同。相較之下,面試官見到由父母陪同進行面試的應徵者只會感到匪夷所思,質疑莫非他們比殘疾人士更不能自理?

 

  我曾與一班青年人作活動前的圍爐對話,了解到他們會因父母的過度保護而困惑。他們更踴躍地列舉例子:小時候下雨天父母不讓他們游泳、中學時參加歷奇活動父母擔心他們不懂乘車而接送;在一些場合,其他人對他們提問,父母卻搶著「幫忙」回答,令他們漸漸提不起勁與人對答和交談。有青年人憶起,初中時母親患上癌症,已經到了長期請病假在家休養及需戴假髮的情況,但父母仍然用一些可笑的理由隱瞞她。她根據家中一連串蛛絲馬跡及自行上網搜尋去猜度病情。當時的她,覺得好像白癡般被人戲弄,感到十分憤怒,也因為被家人排拒在外而感到孤獨,還要承受對母親病情不瞭解的焦慮。她曾躲起來飲泣,成績也一落千丈。從那時起她開始相應地不和父母分享她的事情。儘管當她長大後明白父母的舉動可能是出於對她的保護,可惜她與雙親間的疏離卻一直未能修補。

 

(相片由作者提供)

 

  原來過度保護孩子,會令他們感到被忽視,或不被尊重而難受。孩子除了覺得反感外,過度保護也可能妨礙他們的成長和進步。保護孩子的初衷,竟演變成傷害孩子的利刃。

 

  以上這些例子並非批評父母,我相信他們只是不懂得如何去拿捏適當保護孩子的尺度,一不小心就成為「過度」了。讓孩子儘早接觸現實的社會並非一件壞事,孩子才有機會在歷練中成長。當然父母還是有責任給孩子提供指引,與孩子分析做法的利弊,再讓孩子自行作出決定。父母亦可分享自身的經驗,這不但可拉近父母和孩子的距離,亦可以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在面對困難時會有能力積極地面對。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View comment ...View 1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