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流感高峰期 | 港男呻病唔斷尾網民有同感!冬季流感、新冠、腺病毒多種病毒夾擊!醫生:出現3種情況要即入院

流感高峰期 | 港男呻病唔斷尾網民有同感!冬季流感、新冠、腺病毒多種病毒夾擊!醫生:出現3種情況要即入院

健康解「迷」

  本港呼吸道感染疾病個案頻生,除新冠肺炎、流感外,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呼吸道病原體亦現蹤本港,導致不少市民紛紛染病。不少網民表示,近期病毒似乎較以往嚴重,直言:「真係近半年病多咗」。有醫生表示,估計現時更多市民習慣不再戴口罩外出,增加傳染機會。

 

網民:以前真係兩年先感冒一次

 

  有男網民上周六(25日)在網上討論區「連登」發帖分享自己染病的情況,表示:「8月先重感冒,而家又嚟料,以前真係兩年先感冒一次。」他又指出,自己是被父親傳染,「今早到而家打過多過200個乞嚏,喉又痛、又生痱滋」;至前日(27日),他再留言大嘆病情難以斷尾,「由星期五到而家都係咁。」

 

  對此,不少網民均感同身受,認為近期的病毒比以往嚴重,「一個月病兩次」、「睇咗兩次醫生,都仲未好返」、「10月先重感冒,上星期又黎多次,仲未好返晒」、「真係近半年病多咗,之前一年都冇一次」、「戴咗幾年口罩未中過感冒咁滯,一中就好甘」。

 

  另外,亦有市民透過可測試新冠肺炎、甲型流感、乙型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及腺病毒(ADV)的5合1快速測試劑,發現自己「中招」,感染腺病毒。對於呼吸道感染疾病個案頻生的現象,家庭醫生林永和醫生曾接受《晴報》訪問指,估計現時更多市民習慣不再戴口罩外出,增加傳染機會。

 

副流感病毒、腺病毒陽性百分比上升

 

  據衞生防護中心指,季節性流感一般會在冬季(今年年底至明年初)出現高峰。除流感外,其他呼吸道病原體的活躍程度在本港亦出現上升現象。

 

  截至本月18日,副流感病毒的陽性百分比由9月初的約1%上升至約5%;腺病毒的陽性百分比由約2%升至約4%。另一方面,呼吸道合胞病毒陽性百分比從9月初約9%下降至約1%,而其他呼吸道病原體的水平則相對平穩。

 

  中心指,呼吸道病原體的變化屬於季節性變化,副流感病毒和腺病毒主要影響幼童,並有機會在學校出現爆發。中心近日亦錄得零星在學校爆發的呼吸道感染疾病個案,病原體包括副流感病毒及肺炎支原體,中心已發信提醒學校提高警覺並採取合適的預防措施,以應對冬季呼吸道感染疾病爆發的風險。

 

出現3種情況應即入院

 

  林永和醫生指,一般感冒、流感和新冠肺炎的症狀非常相似,例如咳嗽、發燒、流鼻水等,但流感症狀一般來得比較急速,

 

  「可能原本好健康,短短幾個小時就發高燒四肢無力,咁就有較大機會係感染流感而非一般感冒。」

 

  林醫生提醒甲型流感有機會引致嚴重併發症,最嚴重可引致死亡,建議一旦出現感冒病徵後應盡快求醫,如出現以下情況應考慮立即入院:

 

  • 含氧量持續低於95/心跳持續在每分鐘100下以上
  • 出現抽筋/持續嘔吐
  • 神志不清/步履不穩

 

季節性流感8類高危群組

 

  家庭醫學專科醫生趙志輝亦曾指出,流感疫苗是季節性人類流感疫苗,主要預防一年內兩個流感高峰期,包括冬季的1月至3月及夏季的7月至8月,一般情況下每年都需要接種流感疫苗針,可預防甲型流感及乙型流感。

 

  據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轄下的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建議,本港以下人士應優先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

 

1. 6個月至11歲兒童

2. 50歲或以上人士

3. 醫護人員(包括安老院舍和殘疾人士院舍的護理人員)

4. 居於護理院舍(例如安老院舍和殘疾人士院舍)的人士

5. 孕婦

6. 長期病患者

7. 家禽業從業員

8.從事養豬企屠宰豬隻行業的人士

資料來源: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委會

 

  衞生防護中心提醒,流感可於高危人士引致嚴重疾病,而健康人士亦會受影響;較高風險患上流感及其併發症的人士,包括兒童、社區安老及居於院舍的長者,應盡快接種流感疫苗。同時患上流感與新冠肺炎的患者有較大可能出現嚴重併發症和死亡,接種流感疫苗與新冠疫苗同樣重要,尤以兒童、社區安老及居於院舍的長者更應盡快接種。

 

腺病毒傳播途徑及潛伏期

 

  至於陽性百分比亦有輕微上升的腺病毒,據衞生署資顯示,腺病毒是一組感染人類黏膜的病毒。因應不同的血清類型,病毒可引致呼吸系統症狀,亦可導致腹瀉、眼睛發炎及紅疹。腺病毒感染全年皆會發生。不同血清類型的腺病毒可引致不同病徵,兒童、長者及免疫力受損人士會較容易受到感染,當中的病徵如下︰

 

線病毒3大病徵

1. 呼吸詭感染
咳嗽、流鼻水、喉嚨痛及發燒

2. 腸道感染
腹痛及腹瀉

3. 眼睛發炎
例如紅眼症

資料來源:衞生署

 

  腺病毒主要透過飛沫(如咳嗽或打噴嚏)、直接接觸患者的口鼻分泌物(例如與患者握手,或接觸受污染的物件表面),或進食受污染的食物或食水傳播;及可於學校及醫院等院舍內引致急性呼吸道及眼睛感染的爆發。潛伏期一般為2至14日。

 

  此病症並無特別的抗病毒療法,患者一般依靠輔助性治療及補充水分。

 

支原體肺炎vs傷風感冒

 

  針對內地肺炎支原體感染嚴重,世界衛生組織(WHO)早前於社交平台發文,提及中國國家衛健委曾指出中國的呼吸道疾病情況有所上升,並歸咎因為取消了新冠防疫限制,以及已知病原體的傳播,包括流感、肺炎支原體、呼吸道合胞病毒、新冠病毒等。

 

  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林緯遜早前接受訪問時指出,肺炎支原體感染後病徵與流感相似,但部分情況亦會出現氣促及皮疹等,提醒港人北上後如出現傷風感冒症狀且持續2、3天未退,應即求醫。

肺炎支原體VS傷風感冒6大Q&A


1. 與傷風感冒、流感有何分別?

  一般傷風、感冒、流感、新冠肺炎或腸病毒是由病毒引起,只會影響上呼吸道。

  肺炎支原體的病原體是細菌,細菌會在細胞生存,可造成肺炎和影響上、下呼吸道,甚至影響其他器官例如心臟。


2. 與流感病徵一樣嗎?

  流感常見病徵包括發燒、咳嗽、喉嚨痛、流鼻水、肌肉痛、疲倦和頭痛;亦可能出現嘔吐和腹瀉等。

  肺炎支原體除上述病徵外,也有機會出現氣促、皮疹和耳朵感染等,並有5%至10%患者會患上非典型肺炎。

3. 與流感潛伏期有何分別?

  流感潛伏期一般約為1至4天。

  肺炎未原體潛伏期較長,介乎1至4周,通常為3周。


4. 兩者在診斷和治療上有何分別?

  林緯遜指肺炎支原體相對上較難診斷,需用專用較昂貴的核酸檢測劑測試,而一般常用的抗生素,例如巨環內酯(macrolides)均對肺炎支原體無效,往往會令診斷延誤和較難對症下藥。


5.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感染肺炎支原體?

  如北上旅遊,如回港後出現傷風感冒症狀,且持續2至3天仍未消退,同時皮膚或其他器官又出現異樣,便有可能感染肺炎支原體,而非一般感冒,應盡快求醫。

6. 北上旅遊如何預防肺炎支原體?

  預防感染肺炎支原體,與預防一般傳染病如新冠肺炎一樣,應時刻保持個人衞生,在人多地方佩戴口罩、經常保持雙手清潔,包括在觸摸口、鼻或眼前、進食前、如廁後、觸摸公共設施後洗手。

資料來源: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林緯遜、衞生署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