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從精英制看資源分配

從精英制看資源分配

張逸
逸趣談Teen

  杭州亞運會落幕,全城均為香港運動員所創出的許多佳績而感到欣喜和驕傲。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意,很多運動員接受訪問時,尤其是獲獎運動員而且運動項目乃香港首次獲得獎牌時,他們都會說:「期望透過獲取獎牌可以得到更多人關注這項運動,鼓勵更多小朋友嘗試。」言下之意,該運動項目一直被忽略。

 

  對此我有點感慨,早在二零零二年,為響應當年成功申辦北京奧運,香港已提出「普及化、精英化、盛事化」的體育政策,然而多年來政府只側重於「精英化」,即由獎牌主導,獲獎的運動項目才會獲得較多資源。其實不只是在運動上,香港在許多地方都奉行精英制,例如在教育方面,成績優異的學生往往比成績並不突出的學生得到較多機會。

 

  今年暑假,我機構有兩個名額到溫哥華參加暑期課程。其中一位評審委員明確表示在揀選宿生時,不會以成績為評選準則,而是考慮該暑期課程對宿生的實際助益,讓缺乏機會的宿生得到此難能可貴的機會。原來他讀書時期成績普通,在唸大學時雖然每每報名,都未獲得任何遊學、學生交流、海外課程等體驗;相反班內成績好的學生,卻一而再得到不同的機會。因此他特別感受到在精英制下資源分配上的不均,而且屢敗屢戰的經驗也消磨了他在這方面的積極性。

 

  這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學生的起步點低,令他們獲分配的資源有限,因而欠缺機會突破慣性的限制,讓他們局限在既定的環境下,長遠導致他們缺乏自信,嚴重打擊他們的積極性。相反,學業成績優異的學生,除了在學校之外,也可以在社會層面上有更多接觸面獲得更多資源,因而得到更多優勢,令他們與起步點低的學生,在社會經濟層面的差距越來越大。

 

 (由作者提供)

 

  要收窄貧富懸殊,打破跨代貧窮,一點也不容易。要拉近兩者之間的差距,必須投放加倍的資源,讓起步點低的學生提升學術水平,讓他們更有自信,才能有動力改變現有的社會經濟狀況。而這些額外的資源,必須由政府帶動才足以支撐得住,美國、韓國等先進國家已先後增加學校資源予缺乏資源及被邊緣化的學生,令他們的成績得以提升,增加競爭力。

 

  若我們任由孩子處於劣勢而置之不理,最終他們只能在社會的底層下浮沉,長遠只會對社會構成沉重的經濟負擔,對整體社會百害而無一利。聯合國人口基金會在數月前發表的《2023年世界人口狀況》,香港女性生育率之低位列全球第一,意味著未來的勞動人口只會越來越少。如在這有限的勞動人口中,還有一批是缺乏動力的年輕人,後果可想而知。因此我們必須重新檢討資源分配的策略,竭力提高年輕人的積極性,才有望推動未來社會進步。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