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核污染

核污染

石鏡泉、吳國雄
健康快車

  2023年8月24日,日本啟動核污染廢水排海。從科學角度看,福島核電站核事故後受污染廢水在根源、放射性核素種類、處理方式等與正常核電站運行產生的廢水有很大不同。福島排放的廢液中含有放射性核素,而核電站排放的廢液通常不直接與燃料棒接觸,基本上不含放射性核素。

 

正常核電站的排放水

 

  核電站在正常運作時,反應堆核燃料棒在發電時產生的熱量輸送至蒸汽輪機(圖一),封閉的冷卻系統,利用雙閉環的迴路設計,把內部熱源與多餘熱量排到外部環境,整個過程,使用的冷卻水是完全沒有接觸核原料。正常運作下,核電站中產生的核裂變產物,燃料棒或燃料板被封閉在反應堆內部,排出的冷卻水帶放射性核素非常低。

 

史丹福大學核電廠示意圖(3=反應堆;4=燃料棒;2=外冷卻塔;9=發電機)

(圖片來源:史丹福大學教材)

 

核污水的產生與排放

 

  當核反應堆受到破壞,冷卻系統功能失效,核反應堆過熱,並把隔離保護罩甚至把燃料棒溶掉,導致帶放射性的蒸氣凝結變回液態水,核電站無法收集和回收,令到冷卻設備直接與充滿核素環境接觸,產生了帶放射性核素的廢水,這就是福島核電站在地震海嘯後的情況(圖二)。當被核污染的廢水與持續加進的新鮮冷水,反複在反應堆內循環、稀釋,再混和地下水後排入太平洋,形成二級循環惡性污染(圖三)。

 

  福島核事故中,所有本應被封閉在燃料棒中的放射性物質都暴露在外。燃料棒本身已經熔化,而產生的放射性物質不斷滲入水中,形成了核污染水。核污染水追根溯源是來自核燃料殘渣,福島事故後核燃料熔毀產生的核燃料殘渣,含有1,000多種核素,地下水及雨水和這上千種核素接觸後便形成了核污染水,可想而知,這些廢水與一般核電站排出的冷卻水根本不同。

 

東京電力公司公報被破壞後的核電廠和ALPS排廢水入海架構

(圖片來源:東京電力新聞稿)

圖三:東京電力公司TEPCO發放廢水排污的具體流程圖

(圖片來源:東京電力新聞稿)

 

國際核廢水處理方式

 

  核廢水中有氪-85、氙-133、鍶-90、碘-131、銫-134、銫-137等放射性核素,處理核廢水的根本要求是保證含有的放射性元素完全衰變,降低對人的輻射危害度至安全水平,而後才能在國際組織監督下進行處理。

 

  目前核廢水的處理方法有多種,如通過火箭裝載發射太空、注入地層、排放入海,但實際上這些手段只是飲鴆止渴,轉移核輻射危害,故大多建議將核廢水存儲在特殊材料製成的儲存罐中,等待未來科學攻破此難題再予解決。

 

FoE Japan對福島核處理水所含放射性元核素水平統計

(圖片來源:FoE網站)

 

核廢水的危害

 

  日本地球之友(FoE Japan)曾對福島核處理水所含放射性核素作出統計(圖四),日本的所謂「處理水」即核廢水中的64種放射性核素,只有28%符合國際標準,其餘72%超標,而最高超標達19,909倍。

 

  放射性核素會在海洋生物中不斷積蓄,人類打撈食用海洋生物,也同樣會在人體內不斷積蓄,對人體產生危害,這就是生物富集效應。

 

  核廢水污染飲用水,進而污染土壤及陸地動植物。一旦處理不當,便會對環境和生物帶來巨大危害。

 

  德國海洋科學研究機構指出,福島沿岸擁有世界上最強的洋流。受海洋洋流影響,核廢水排入太平洋後,預計140天後,核污染將影響東海及南海領域,只1年核污染將覆蓋整個北太平洋,10年後蔓延至全球海域。

 

  大氣迴圈會將核污染水蒸發到雲層,再化作雨水灑遍地球每個角落,如日本海岸不定期受到季候風或颱風吹襲,將加速放射性核素散播全球,潛在的危害難以估量。當年切爾諾貝爾事故(Chernobyl disaster),只10天時間便把帶核素微粒經空氣傳播到整個歐洲包括北歐。

 

  福島核污染水含有60多種放射性核素,如氚、碳-14、碘-129等,其中很多核素目前尚無有效處理技術。因此處理後的核廢水,根本無法使達到可飲用級別。

 

生物富集效應

 

  生物富集效應(Biomagnification)多與核生態環境直接或間接拉上關係,生物體從周圍環境中吸收某種物質,在體內積蓄,生物體內的生理作用使物質積蓄的濃度超過環境中濃度,愈往食物鏈頂端,濃度愈高。

 

  福島這些放射性核素進入海洋生態環境以後,氚還不是最危險的,對人類、對海洋生物影響危害最大的是碳-14和碘-129,碳-14的半衰期約5370年,碘-129的半衰期更長,約1,570萬年。碳-14會在海洋生物如魚類的體內積蓄,積蓄的豐度或濃度達到氚的50倍。海水中的碳-14可以在大海中長期存留,永久積存在海床深處,經過海洋生物食物鏈的層層富集和濃縮進入人體內。

 

  另外其他核素對人體引發的病變也不容忽視,鍶-90易積存在骨骼中,銫-137容易存留在肌肉中。

 

  •    90Sr鍶-90 可能引發白血病

  •    137Cs銫-137 可能導致腫瘤與多種癌症

  •    129I碘-129 可能導致甲狀腺癌

  •    14C碳-14有損害人類DNA的潛在危險

 

  放射性核素還會損害遺傳物質,引起基因突變和染色體畸變,使一代人甚至幾代人都受到影響。據研究報告,銫-137在骨骼中沉積,可長達29年之久,最終誘發骨骼及周圍組織癌症、白血病及循環系統疾病的發生。

 

攝入人體途徑

 

  核放射性物質可以經過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膚這三條途徑進入人體。進入人體的放射性物質,在人體內繼續發射多種射線引起內照射(如在身體裏一把持續發射子彈的槍)。當放射性物質達到一定濃度時,便能對人體產生損害。

 

1、飲食攝入,富集了核素的魚類海產被人類吃進體內。

2、呼吸攝入,入海的核素可能會通過蒸騰作用進入空氣。

3、在特定內核素含量極高的海域,人體若接觸該海域,放射性物質可能被直接照射進入體內。

 

  經過海洋生物食物鏈的不斷富集,會讓放射性核素不斷濃縮。人類作為食物鏈的頂端,通過食用海產食品,如同間接地攝取了海水中的各種放射性物質,最後人體內積蓄的放射性物質便會超過安全劑量。

 

  試想如每一代人都吃進放射性物質留在體內,破壞DNA並且遺傳著,緩慢迴圈漸進的後果,危害可能在數年後或更長時間才顯現。

 

可能引起的疾病

 

  北京師範大學國家安全與應急管理學院研究員余雯表示:「放射性核素對健康的影響會隨時間積累,可能需要幾年甚至幾十年才會顯現出來。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具體會造成多大影響,與排放總量、核素類型,以及個體因素都有關係。」攝入放射性核素對健康的影響會隨時間積累,人體可能會顯現各類病變。

 

1、急性放射病(ARS)

2、腫瘤

3、甲狀腺癌

4、致畸變

5、骨癌、白血病及循環系統疾病

 

對日常生活的影響

 

  除了上面提到對身體局部器官產生破壞,發生局部癌變的風險增大之外。放射性核素是揮發性的物質,不單單污染海洋,它可以存在於土壤裏、空氣中,所以對農產品、日用品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也就是說,無論是食品、還是護膚品、衣物等,長期看來,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本文部分圖片/影片/文字來自網絡,如涉及來源或版權問題,請聯絡本網。
本文所述各方劑旨在討論用,讀者不宜罔自配服,務必請教註冊中醫師。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