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性騷擾者有甚麼開脫套路?旁觀者被煽動、「食花生」、「踩多腳」等同在受害者傷口上灑鹽?

性騷擾者有甚麼開脫套路?旁觀者被煽動、「食花生」、「踩多腳」等同在受害者傷口上灑鹽?

Kaman Lee
心理全說

  被性騷擾的受害人,無論那一種形式,都會有心理創傷,包括焦慮、憂鬱、失眠、驚恐、創傷後遺症、自我懷疑、失去自信、因自覺無能力/無勇氣揭發性騷擾者的惡行而感到羞辱、挫敗、無助和無力、價值觀被動搖、難在相信別人、人際關係失調等; 生理上亦會出現肌肉緊繃、性功能障礙、心悸、頭痛和胃腸不適等。

 

  有一些個案,即使過了很久,還是無法化解創傷,會出現嚴重情緒困擾、自殘或自殺行為。被性騷擾這件事本身巳夠傷害性,受害人若把事情披露出來,可能要面對更多的人性黑暗面。例如,總會有些喜愛在真相未知的情況下、根據自己的主觀看法就先做假設、定案和判官,講出難聽的說話如:「為甚麼當時不說、現在才説?」、 「受害人不懂避忌,咎由自取」、 「只是錢沒談好而已」、 「必定是想出名」、「是否因愛成恨,得不到想復仇而已?」、「必定有目的」等。

 

  觀察此類對受害人傷害性嚴重的事情,至少我們可以提醒自己一個人 “What if…?”  (「若果萬一……?」),即what if受害人說出來的是真相?那麼,那些未知真相而立刻把受害人「判罪」的口痕花生搭嘴者,豈不對受害人更多踩一腳?在事件未弄清之前,即將對受害人的說話不同情/不相信,基於what if(是真的)的提醒,至少也不要加多腳傷害。

 

  美國俄勒岡大學心理學教授 Jennifer Joy Freyd 發現當性騷擾者被揭發後,通常都有相同反應和套路,名為“DARVO”:(1)D 是Deny,否認性騷擾的指控;(2)A 是 Attack,正面或用「匿名者」手段去攻擊受害人的人格,例如指摘受害人行為不檢、衣著性感、感情生活複雜等; 和(3)Reverse Victim and Offender ,把自己變成受害角色並指控真正的受害者為罪犯,例如指出自己錯誤解讀跟對方是真心相愛、戀人調情行為而已等,然後把自己呈現成被誣陷的無辜受害者。

 

  而最令人痛心的,是Freyd 發現普羅大眾通常不為意性騷擾者這個套路,於是大都偏向同情性騷擾者、繼而質疑真正受害人的可信性和把矛頭反責他們。有些真正的受害人更飽受被人起底的壓力。Freyd 呼籲:當我們現在知道性騷擾者為了脱罪而使出的套路,就不應那麽容易被(性騷擾者)迷惑/煽動,做出一些向真正受害人的傷口粗暴地灑鹽的二次傷害。

 

  美國曾有研究發現,性騷擾案件中,最後選擇離開職場/校園/宗教場所的人,大部分是受害人,那些性騷擾者則毫無後果地如常過著其逍遥法外的日子,那可是我們想見到的公義?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