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引入「以人為主導」服務、實現北歐式樂活精神!安老院如何蛻變成「長者生活社區」、實踐安老願景?

引入「以人為主導」服務、實現北歐式樂活精神!安老院如何蛻變成「長者生活社區」、實踐安老願景?

羅凱寧Stephanie
安老職人

  古人常說:「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本意是說:「在台上表演的時間只有一分鐘,但卻付出了十年的努力。」最近筆者有很深的體會,筆者與團隊上個月剛為北歐式長者生活社區「迎進生活」舉辦了兩週年暨開幕禮,與業界夥伴共同見證這個歷時接近14年的項目發展的里程碑,站在講台上致歡迎辭那短短的數分鐘,卻代表著團隊背後十多年來的付出與努力,項目由覓地、設計、建設、產品配置以營運都由跨團隊努力而成,成為全港首個透過響應政府在 2003年7月推出的「鼓勵在新私人發展物業內提供安老院舍院址計劃」下成功申請出牌營運的安老院項目,回想起這樣一路走來,確實並不容易。

 

市場探索期:憧憬中的安老願景  大學共居生活的啟蒙

 

  記得在2013年項目前期階段,為了解樂齡人士對安老住宿的市場需要,筆者與團隊委託市場調研公司透過焦點小組訪問51-60歲對安老住宿持開放態度,居住在私營屋苑及自主決定未來居所人士。他們當時最擔心是「孤獨」、「被遺棄」、「生活開支增加」, 以及「醫療設施不足」等。他們最大的願望為「安全」、「感到輕鬆」、「跟子女及兒孫保持緊密聯繫」、「足夠醫療設施」及「足夠活動空間與設施」。對安老住宿的觀感中,好的方面包括提供24小時專業護理服務,特別是緊急支援、設有長者友善設計如防滑地板、無障礙設施以減少意外風險,以及活動以擴大社交圈子。而不好的觀感則包括︰壓抑的氛圍,尤其認為老人院都是住了生病的長者,以及食物質素低且沒有營養價值。

 

  由此看來,一些看似是普通不過的事,卻是樂齡一代最關注的事,所以應該由「吃得好、住得好、生活健康」做起,並以之作為營運哲學。然而,空談哲學理念當然不足夠,如何實踐才是重要。猶記得項目建築前,正好是筆者剛從日本學成歸來的時候,當時對大學宿舍共居空間與私隱度兼備的設計尤其深刻,宿舍五個樓層,提供單人及雙人、具備浴室的房間,更有可晾晒衣服的露台。每個樓層中間有一個備有開放式煮食爐的大廳,筆者剛到日本是就是在這些公共空間與不同國家的學生一起看電視、煮飯聊天,度過了愉快的大學生活 。而當年的「早稻田大學西早稻田留學生寮」( 早稲田大学 レジデンスセンター ) 宿舍設計正好是今天長者生活社區的設計藍本。

 

  人生的路途上難免會經歷大小搬遷,由年輕時進入大學寄宿到晚年入住院舍,其實有著相似之處,除了需要與陌生人一起生活,更要融入社區,參與社交活動促進身心健康,提升歸屬感。 大學共居的經歷為筆者帶來了啟發,在規劃生活社區的空間時,團隊決意破天荒把整個項目60,000平方呎當中的三分之一,劃分為活動空間和設施,並提供美容理髮室、健身及復康中心、露天茶座及特大戶外花園等。同時我們亦明白到飲食對長輩的重要性,於是成為首家引入日本軟餐膳食的機構,讓患有吞嚥困難的長輩有所選擇,提倡有專尊嚴的軟餐文化。從建築到設計、從起居到飲食,我們就這樣把憧憬中的安老願景加入這個項目。

 

早稻田大學西早稻田留學生寮」( 早稲田大学 レジデンスセンター ) 每個樓層都有公共空間,「迎進生活」長者生活社區的設計藍本

 

筆者到日本遊學時,是在宿舍公共空間與不同國家的學生一起看電視、煮飯聊天,度過了愉快的大學生活 。

 

項目孕育期:實現Hygge樂活精神 引入「以人為主導」服務

 

  迎進旅程的展開,亦意味著筆者與團隊環球旅程的開始。古有「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筆者亦相信要創新必需放眼世界,在過去十年來,我們走遍世界「萬里路」,走訪日本及北歐不同安老服務機構,由安老院舍、長者社區以至家具設施廠房等,希望把世界視野帶到香港,在參考優秀的安老服務例子後加以本地化,從而實踐應用到香港。

 

  院舍設置等硬件固然重要,但「人」依然是我們服務理念的基本,筆者團隊經常思考︰我們心之嚮往的安老「烏托邦」是甚麼模樣?環顧世界各地的安老服務的旅程中,最教人嚮往的必然是北歐的安老生活。丹麥有一個字為「Hygge」,意思是指幸福,如日本中 「小確幸」 的意思,人們不需要為了感到幸福,而大費周章地舉辦派對或瘋狂購物,反而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值得欣賞事情,更能讓人發出會心微笑或獲得小小感動。我們希望把「Hygge」帶到生活,由細微的地方著手,除了提供園藝活動、定期的動物探訪外,亦十分著重員工與住客之間的互動,希望住客每一天都獲得幸福感,住客可以坐在露天茶座中,一邊享受日光浴,一邊喝著最愛的花茶,享受生活片刻的美好,同時亦採用 「以人為主導」的服務,讓住客過得充實和有意義,從而消除納悶、孤獨感和無助感。所以特別重視員工培訓,給予團隊機會去重新思考安老服務的可能性,讓安老生活變得有選擇、有參與、有意義。記得在3年前,在一個培訓活動完結後,筆者向團隊送上Hygge小本,提醒大家要把生活上每個細節拼湊成長輩的幸福感。

 

筆者在考察期間,體驗到芬蘭長者生活社區內,長輩透過院舍活動積極投入自主生活。

 

筆者與團隊走訪世界不同安老服務機構,當中把考察時人與環境共融的戶外空間(圖左),落實應用於「迎進生活」的露天茶座 (圖右)。

 

記得在丹麥老人院考察時,充分感受到幸福感的生活空間 (圖左 ),亦在於公共空間中加以實踐 (圖右)。

 

筆者向管理團隊送上Hygge小本,提醒我們要把生活上每個細節拼湊成長輩的幸福感。

 

  屈指一算,在我們進行市場調研10年後的今天,這個焦點小組的參加者雖然已接近古稀之年,但是他們當年對安老院所提出「擔心」和「願望」直至現在也沒有太大改變。值得關注的是,當年受訪者曾表示希望未來的長者住宿不應被標籤為「安老院」,十年後的今年,「迎進生活」長者生活社區名字的由來,正是我們的團隊在構思名字時希望去除標籤的考量,希望實踐長輩期盼的安老未來,為市場帶來安老創新。

 

  14年的精彩旅程經過了「探索期」、「孕育期」後迎來了「成長期」,然而我們的探索旅程仍未結束,期望未來與國際眾多護理機構合作,希望打造一個百分百屬於香港、獨一無二的「安老未來式」長者生活社區項目,同時在面對安老服務需求殷切的情況下,與安老業界共同成長,一起為超高齡化的香港帶來創新及超前的安老服務理念。

 

在迎進生活兩週年暨開幕禮,筆者站在講台上致歡迎辭那短短的數分鐘,卻代表著團隊背後十多年來的付出與努力。

 

我們用「迎進生活」實踐了長輩期盼的安老未來希望為市場帶來安老創新。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