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直擊國際老化聯盟會議︰挑戰、轉化和改變為主題!全球推廣康老齡化,實踐「積極樂頤年」

直擊國際老化聯盟會議︰挑戰、轉化和改變為主題!全球推廣康老齡化,實踐「積極樂頤年」

羅凱寧Stephanie
安老職人

  上回專欄介紹有關觀摩泰國醫療旅遊及安老機構,筆者同期亦參與了由國際非政府機構國際老化聯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n Ageing,IFA)主辦的第16屆國際會議,與世界各地的行業專家參與為期4天的論壇、工作坊和交流。 這次國際會議的香港代表團由樂齡科技平台(Gerontechnology Platform)帶領,共一行27人當中包括社福界、科技界、學者、智庫等,希望把香港安老近年多個具代表性的項目帶到會議作分享和交流。

 

  代表團包括香港大學護理學院及香港大學秀圃老年研究中心、香港理工大學賽馬會智齡匯、嶺南大學、東華三院、基督教靈實協會、香港基督教服務處、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循道衛理楊震社會服務處、The Project Futurus,以及樂齡科技公司Motive Force、Caretech及Venture等。本年度會議主題為挑戰、轉化和改變(Challenge-Transform-Change),來形容國際間於疫情後能夠首次面對面聚首一堂,熱衷地討論安老業所面對的變遷和挑戰,非常貼切。

 

國際老化聯盟 :  跨國、跨組織及跨界別倡議安老政策

 

  國際老化聯盟(IFA)於1973年成立,是安老業界最具國際影響力的非政府組織,國際會員單位超過80個國家及地區,包括政府代表、社福界的非政府組織、學術界、安老業者、以及個人參與。IFA認為國際間需要互相合作及學習,以迎來全球正面臨著的高齡化挑戰,從而在跨國、跨組織及跨界別下制訂最佳的方針及良好的政策以惠及長者。

 

  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各國政府仍未開始關注人口高齡化所帶來的社會及經濟影響之際, IFA 早已於成立並開始呼籲各國開展互動與交流,更在1982年召開世界老齡問題大會(World Assembly on Ageing),促成了世界上第一個《老齡問題國際行動計劃》,促使各國對未來二十年老齡問題進行思考並採取行動。行動計劃在就業、健康、住房、教育和社會保護等領域提出了多項倡議,而美國退休者協會(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Retired Persons ,AARP)是當初主要成員之一,時任 IFA 秘書長的威廉.克里根(William Kerrigan)出任世界大會秘書長。 IFA 秘書處主要留在 AARP 總部(在英國和澳大利亞短暫停留),直到 1990 年代初,AARP 的支持作用正式結束,秘書處遷至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爾。時至今日IFA擔當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IFA更成為聯合國具有顧問地位的成員,並為其和世界衛生組織擔任推動國際健康老齡化倡導者的角色。

 

聯合國 《實現長期護理綜合永續發展框架》:  應對高齡化帶來的長期護理的發展規劃

 

  本次IFA會在會議開幕的主題演講中,世界衛生組織的獨立顧問Dr Vania在講述聯合國對世界各國建議的《實現長期護理綜合永續發展框架》(Integrated Continuum of Long Care Framework)時提及,應對高齡化帶來的長期護理的發展規劃必須包括6大元素:(a)治理;(b)可持續融資;(c)信息、監測和評價系統;(d)勞動力;(e)服務提供;(f)創新和研究。

 

  Dr Vania闡述在疫情期間,不少國家面對新冠疫情的公共衛生危機,醫療系統未能配合長期護理服務使用者的需要,有不少居住於院舍的新冠病患長者更因未能得到公平的醫療資源分配而失救。而《實現長期護理綜合永續發展框架》正好有助各國政府在製定醫療政策及安老護理服務時維護長者人權,同時加強社會及醫療體制下支援長期護理服務,回應各國長者及照顧者急速上升的需求。

 

  在這個框架之下,國家和地方政府必須對長期護理系統的管理承擔全面責任,當中長期護理應建立在現有的衛生和社會護理系統的基礎上,同時從衛生保健著手,把長期護理納入主流,與此同時必須是符合大眾負擔能力及易於獲得,尤其需確保社會上的弱勢社群亦能獲得有關服務。另外,隨著長者人權開始備受關注,長期護理需要維持長者的尊嚴,同時給予他們選擇權使他們能夠自我表達,亦同時顧及長期護理人員的權利和需求,以增加護理行業的勞動力,最後長期護理服務必須以人為中心,而不是服務結構,並且必須與其他服務緊密連貫。

 

  在回應長期護理需要的問題上,香港社會服務聯會(The Hong Kong Council of Social Service ,HKCSS)業務總監陳文宜女士於開幕演講時分享,香港在推動長期護理發展同時,需要先改變社會對安老既有的印象: 從建立樂齡科技生態圈、引入照護食等新策略範疇,以至不同專業與年齡層的持份者參與長期護理社會契約(Social Contract)發展,讓社會不同人士從不同面向重新認識老年生活,與社會共同邁向「長壽而健康」的目標。筆者認為照顧是一種承擔,所以社會各界與不同持份者就現時長期護理服務作出深入討論與反思,以共同建設正面的安老及護理文化。

 

世界衛生組織的獨立顧問Dr Vania講述《實現長期護理綜合永續發展框架》下,如何在社會及醫療體制下支援長期護理服務,回應各國長者及照顧者急速上升的需求。

 

聯合國對世界各國建議的《實現長期護理綜合永續發展框架》,提出面對高齡化帶來的長期護理的發展規劃必須包括6大元素。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業務總監陳文宜希望不同持份者參與長期護理社會契約,讓社會重新認識多元化的老年生活,共同確立社會邁向「長壽而健康」的目標與承擔。

 

香港樂齡科技發展獲高度評價 有望完善樂齡科技生態

 

  今次會議主題議題十分豐富,而且涵蓋面亦非常廣泛,當中更有不同香港安老服務單位代表分享不同的先導計劃及其成果,而參與會議的各國代表亦對香港安老服務發展水平有高度的評價,特別是香港在樂齡科技上的發展。 相比其他地區,香港特區政府近年就樂齡科技所提供的資源及政策力度實在有目共睹。今次會議以「樂齡科技」相關的議題更是大部分由香港講者擔任, 當中團結香港基金(Our Hong Kong Foundation)更就近年在本港的樂齡科技發展作出回顧及比較,團結香港基金回顧於2017年首次發表《樂齡科技概況報告》時,提及當時市場上很多持份者在樂齡科技範疇上仍處於摸索階段,當年報告亦列舉了24個生態缺陷及面臨的困難,同時指出潛在發展的機會。

 

  事隔4年,團結香港基金在2021年發表的《醫療及老齡化政策研究報告:樂齡科技--構築齡活社區》,當中指出香港整體的樂齡科技生態於過去數年有所改善。其中改善程度最大的包括認知、 政府規避風險,以及應用研究資助,而其他缺陷亦略見改善。 然而 ,有三個缺陷卻呈現惡化跡象,包括退休保障不足、學者欠缺從事樂齡科技研究的誘因, 以及複雜的醫療儀器註冊程序,由此可見,香港的樂齡科技生態中仍有不少方面需要更多的關注或支援 。而團結香港基金的報告正好提出建議去解決和克服這些缺陷,以改善香港未來的樂齡科技生態 。

 

團結香港基金在2021年發表的《醫療及老齡化政策研究報告:樂齡科技--構築齡活社區》,指出香港整體的樂齡科技生態於過去數年有所改善。

 

  除此以外,筆者也代表私營安老機構Forward Living在會議上與各國代表分享現代化安老院的核心理念和營運方針,並倡導用「以人為主導」的模式打破傳統安老院的刻板印象,重視保持長者自立自主、運用樂齡科技協助員工及院舍系統數據化,以個人服務需求配對(Care Matrix)的方法,確保長輩進入安老社區能提供適切的生活支援模式。同時,筆者亦藉此機會向各個國際專家學習如何把安老服務變成更有使命的願景。

 

  人口高齡化及長壽的確是人類醫療科學的成果,記得聯合國代表的分享中令人反思的一句話 “ We added years to life, now it's time to add life to those years” (我們把歲月增加到生命,現在應在歲月中注入生命力。)意即不只是把壽命延長,而是應該活得有意義。 不少國際專家都表示各國正面對人口老化以及照顧者資源不足的問題,許多國家甚至認為基層醫療為重中之重,近年開始著手於社會及醫療政策上,為全民健康而努力,希望帶出健康老齡化,不但只是單純的延長壽命(life expectancy),而是延長其自主獨立生活之能力的,令更年長的時候能保持身體健康(health expectancy),以實踐「積極樂頤年」的概念。

 

這次樂齡科技平台帶領香港代表團一行27人到泰國IFA會議,當中包括社福界、科技界、學者、智庫等,把香港安老近年多個具代表性的項目帶到會議作分享和交流。

 

筆者也代表私營安老機構Forward Living在會議上與各國代表分享現代化安老院的核心理念和營運方針,並倡導用「以人為主導」的模式打破傳統安老院的刻板印象。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