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免疫力

免疫力

石鏡泉、吳國雄
健康快車

  日前政府公報推出「基層醫療健康藍圖」, 願景是改善市民整體健康狀況。面對慢性疾病日益普遍,策略以預防為主,讓市民掌握防治疾病,早發現、早治療的重要性。

 

  藍圖内更強化現有的基層醫療服務,納入多種現在醫療體系以外的醫療護理,如中醫藥、骨傷科等,為個人提供更全面的健康評估及管理,進行體質辨析及透過處方中藥、針灸等臨床方法,調節整體機能。

 

  中醫一向强調治未病為養生之本,預防勝於治療,早於二千年前,《黃帝內經》已提到人體免疫力:「正氣内存,邪不可干」。人體正氣足,就不容易得病,即免疫力增強,病原體便難入侵;正氣主要是以氣血及精、津、液等基礎物質為基礎,精、氣、血旺盛,則臟腑、經絡功能正常,人體就有較強的抗病、康復能力。

 

  免疫力是人體應對外部侵襲的一道城牆,在過去的治療中看到,免疫力強的個體,對病毒的防禦能力強,而且在感染病毒後的身體反應都較輕。

 

  免疫力低下主要見於兒童,中老年人群,久病臥床,先天性遺傳,大手術後恢復期等。免疫力低下,就容易乏力、失眠、焦慮,易感冒、過敏等。

 

  臨近秋冬,很多人以為多食營養補充劑,多進補或服食高價藥材,就可令體質改善,增强免疫力。但根據中醫藥理論,免疫力需要慢慢調理,通過食療藥膳,配合良好的生活習慣,才可有效加强抗病能力。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治未病科醫師建議,提升個人免疫力的方法,介紹了七款食療藥膳方,管理好日常起居,才能築牢防護牆,抵抗病毒的入侵。

 

一、調整飲食

 

  充足的營養是免疫系統自我修復、免疫細胞增殖的物質基礎。疫情下,更應該注意飲食的營養,以中醫飲食調養,合理飲食搭配提高免疫力。

 

  中醫飲食調養是中醫藥理論科學基礎,利用食物調理達到食物養生、食物防病、食物治療的目的。既能滿足人體生理活動的需要,又可以改善人體的機能,達到祛病延年的目的。以下食療方案,供舉一反三參考。

 

1、蘆菊茶(《粥譜》)

 

材料:蘆根10克,菊花5克。做法將蘆根切碎,與菊花共加水煎湯,取汁,代茶飲。

 

服法:溫熱頻服,每日1劑。功效疏風清熱,利濕解毒。

 

2、佛手柑粥

 

材料:佛手柑15克,大米100克,冰糖適量。做法將佛手柑切碎,加水煎煮,去渣;再放入淘洗乾淨的粳米一同煮粥,快熟時加適量冰糖,再煮一二沸即可。

 

服法:空腹食用,每日2次。功效疏肝健脾,理氣化痰。

 

3、百合雞蛋黃湯

 

材料:百合20克,蛋黃1枚。做法百合脫瓣,用清水浸泡1晚,待白沫出,去水,放入鍋中,加水適量,大火煮開後,改用小火繼續煮約半小時,然後打入雞蛋黃攪勻,再次煮沸即可。

 

服法:溫熱食用,每日2次。功效滋陰潤肺,清心安神。

 

4、海底椰木瓜百合燉瘦肉湯

 

材料:海底椰20克,百合15克,木瓜50克,瘦肉50克。功效清熱養陰、潤燥止咳。

 

適合人群:陰液不足,平素易心煩氣躁,情志抑鬱,失眠多夢,咽乾口燥,胸痛氣短,咳痰不爽,甚見咳血。適用於慢性支氣管炎,支擴、肺炎等呼吸道疾病,冠心病,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及工作壓力大,經常熬夜,失眠等亞健康人群。

 

5、健脾益氣粥

 

 

材料:生黃芪10克,黨參10克,茯苓6克,炒白术6克,薏苡仁10克,大米200克,大棗20克。做法將生黃芪、炒白术裝入紗布包內,放入鍋中,加3升清水浸泡40分鐘備用;黨參、茯苓蒸軟切顆粒備用;薏苡仁浸泡回軟,放入鍋中煎煮30分鐘備用。大米、大棗放入浸泡藥材包及煮薏苡仁的鍋中,武火煮開後改小火熬煮2小時,取出紗布包,放入黨參、茯苓即可。

 

服法:每日早晚隨餐食用,可食用較長時間。功效補氣健脾,利水消腫。

 

使用注意:因邪實所致面赤氣粗、痰壅腫脹、腹痛拒按、大便乾結、小便短赤等症狀者禁用;糖尿病患者禁用。

 

6、玉竹沙參燜老鴨湯

 

材料:玉竹50克,沙參50克,老鴨1只,蔥、薑、料酒各適量。做法將老鴨宰殺後,去毛和內臟,洗淨,與玉竹、沙參同置砂鍋內,加水適量,用小火燜至鴨肉熟爛,放入調料即可。

 

服法:佐餐食用,食鴨飲湯。功效養陰潤肺,益胃生津。主治肺胃陰虛之乾咳少痰,咽乾口渴,饑不欲食等。

 

使用注意:肺寒咳嗽者不宜服用。

 

7、五汁飲

 

 

材料:梨1000克,鮮藕500克,鮮蘆根100克,鮮麥冬500克,荸薺500克。做法洗淨的鮮蘆根、梨去皮核,荸薺去皮、鮮藕去節、鮮麥冬切碎或剪碎,以潔淨的紗布取汁。

 

服法:不拘量,冷飲或溫飲,每日數次。功效滋陰潤燥,清肺止咳。主治外感燥邪或肺燥陰分之咽乾口渴、乾咳少痰等。

 

使用注意:脾胃虛寒,大便溏薄者慎用。

 

二、規律起居

 

1、充足睡眠

 

  睡眠期間,免疫系統進行自我修復,一些免疫細胞和免疫因數數量水準在睡眠期間也會達到峰值。尤其建議大家睡好「子午覺」。也就是夜間11時準備睡覺,12時前要入睡;早晨6-7點起床;每日中午12時後午睡。夜間與中午睡覺的時間相對固定,不建議無固定時間的「小睡」。

 

2、合理運動

 

  中醫講究動靜結合,形動神靜。適度的運動是維護健康的重要手段,如太極拳、八段錦、易筋經等功法運動。每天運動30-45分鐘,每週5次,持續12週後,免疫細胞數目會增加,抵抗力也相對增加。

 

3、養性調神

 

  心靜則神安,神安則體內真氣和順,就不容易生病。通過養性調神,以積極樂觀的情緒,使身體減少分泌對免疫系統產生抑制作用的激素,能增加免疫細胞和抗體的數量,從而增強免疫力。

 

三、膏方調理

 

  中藥膏方具有辨證施治、整體調理、扶正補虛、服用方便、口味怡人等特點。根據人體不同體質,進行辨證論治,通過理法方藥程式,實現滋補、預防和治療的作用,達到預防養身、防治疾病,提高機體免疫力的作用。冬季常用的有八珍膏、溫陽膏,潤肺益腎膏。

 

資料來源:廣州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治未病科

 

本文部分圖片/影片/文字來自網絡,如涉及來源或版權問題,請聯絡本網。
本文所述各方劑旨在討論用,讀者不宜罔自配服,務必請教註冊中醫師。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