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傷健共融|撕掉標籤!不凸顯差異!從無障礙設施到「通用設計」!人人都啱用?

傷健共融|撕掉標籤!不凸顯差異!從無障礙設施到「通用設計」!人人都啱用?

羅凱寧Stephanie
安老職人

  疫情肆虐全球達三年之久,隨著世界各地陸續「開關」,本地防疫政策開始放寬,近日不少港人都趁機進行不同戶外活動、用餐或出外旅行。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外出到郊外遠足、到餐廳與朋友聚餐等都是平常不過的生活,但對於殘疾人士來說,面對著香港路窄人多的生活環境,即使在家附近的社區活動,卻是困難重重。

 

  每年的12月3日都是聯合國定立的「國際復康日」,今年適逢30周年,不少團體機構推出不同活動,如免費乘搭公共交通工具,以至主題公園同樂日等,藉此促進推動大眾加強支援殘疾人士,建立共融無障礙的社會。要做到傷健共融的無障礙社會,筆者認為除了在硬件設施配套,我們更應改變固有思維模式。

 

殘疾人士社會參與度低 餐廳出口台階成出入障礙

 

  香港復康會於2021年進行一項有關「殘疾人士社會參與和共融的研究」結果便發現,殘疾人士社會參與度偏低,較少參加社交活動,當中45.6% 經常獨自一人活動,僅20.1%受訪者經常跟親朋好友親身見面。調查中大多數受訪者很少或從不參與社區活動,包括病人自助組織活動、文化活動或體育活動等,當中有有31.4%的殘疾人士認為「外在環境的方便(無障礙)程度」這因素影響最大。

 

  香港傷殘青年協會於2011年進行「香港無障礙食肆調查結果」亦顯示,在接受調查的78間餐廳當中,發現實際只有20間餐廳是電動輪椅使用者可以進出,佔總餐廳數目的25. 64%。在電動輪椅無法進內用膳的餐廳中,有51間(87.93%)餐廳是因為其進出口設有台階而受到限制。另外3間(5.17%)餐廳由於位處商廈進出口設有台階,同樣令電動輪椅使用者無法進內用膳;有3間(5.17%)餐廳因為街道欠缺無障礙設施,使輪椅使用者無法接近有關餐廳及餐廳所處的商廈。無疑,香港現時仍有輪椅人士使用設施也要繞路才能到達,與一般人士相比所花時間長很多,可見我們平日生活覺得沒有障礙的環境,對傷殘人士卻是四處受阻。

 

   香港無障礙設施方發展明顯仍有不足之處,例如部份社區內升降機供應不足,甚至設計較狹窄。(相片由作者提供)

 

 香港現時仍有輪椅人士使用設施也要繞路才能到達,與一般人士相比所花時間長很多。(相片由作者提供)

 

打破「殘疾」「健全」分界  從無障礙設施走到通用設計

 

  香港在室外無障礙設施方面,發展明顯仍有不足之處。但正當我們還在推動無障礙設施的同時,不少國家已由無障礙概念發展到通用設計(Universal Design),通用設計簡單地說就是「讓每個人,都能方便、簡單、輕鬆、安全的使用」的設計理念,包括:輪椅使用者、長者、視障人士、孕婦、使用嬰兒車人士、長期病患者等,其核心理念是以解決「人」在生活中可能面對的不便,即設計已將各種使用者的元素及需求考慮在內,讓不同身形、年齡、行動不便、弱能或健全人士都能方便使用,而不只是考慮到較多數的使用者,或需要因為回應傷殘人士而進行改裝及特殊設計。

 

   通用設計是指無須改良或特別設計就能為所有人使用,包括:輪椅使用者、長者、視障人士、孕婦、使用嬰兒車人士、長期病患者等。(圖片來源:網絡圖片)

 

消除既有標籤 做到「身心無障礙」

 

  要創建「傷健共融」社會,維持不同人士想自主自立的意願,並滿足一般生活及社交的需求,「通用設計」未來必然成為趨勢,其強調不突顯使用者差異,亦不構成使用者心理負擔,超越各種阻礙及限制消除社會差異性及標籤,創造一個共存共融的社會。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 序言亦指出,「殘疾」並非一個人固有特徵,而是大眾的態度,要打破「殘疾」與「健全」兩者之間的分界,做到「身心無障礙」變得更為重要。期望未來我們的社會環境能夠融入所有使用族群,而不是把特殊的族群安排在另一個世界裡。

 

   「通用設計」強調不突顯使用者差異,亦不構成使用者心理負擔,超越各種阻礙及限制消除社會差異性及標籤,創造一個共存共融的社會。(圖片來源:網絡圖片)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