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防治類鼻疽

防治類鼻疽

石鏡泉、吳國雄
健康快車

  類鼻疽(Melioidosis)源自希臘字「melis」(騾的症狀)和「eidos」(類似)的集合名詞,用來描述類鼻疽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感染所造成的臨床症狀。人畜感染病,但罕有人傳人的案例。

 

病原體

 

  類鼻疽可以影響人類和動物,例如羊、豬、貓、狗等。這種細菌廣泛存在於土壤及與泥土混和的水中,特別是濕潤的黏土。

 

臨牀病徵

 

  類鼻疽的症狀從不顯性潛伏感染(latent infection)、慢性局部感染 (chronic and localized infection) ,到致命率極高的暴性敗血症 (fulminant septicemia)都有可能。

 

  類鼻疽的臨牀病徵,常見的包括局部感染如皮膚膿腫、肺炎、腦膜腦炎、敗血症或慢性化膿性感染。視乎感染的部位,病徵包括發燒、頭痛、寒顫、咳嗽、血痰、下痢、出血斑等。

 

  感染後一般會出現局部痛楚或出現腫脹、潰瘍、胸痛、咳嗽、咳血及局部淋巴結腫大。當皮膚出現急性化膿創傷時,便要留意,因身體有可能伴隨著敗血症、菌血症而轉變成重症導致死亡。

 

傳播途徑

 

  類鼻疽菌以腐生方式存在於土壤或水中,多種動物均可能被感染,包括羊、馬、豬、猴等囓齒類動物及鳥類等。

 

  類鼻疽傳染源主要是流行區被污染的水源和土壤,主要的傳染途徑是由皮膚傷口接觸到受病原菌污染的土壤或水源而引起。也有經由呼吸道吸入土壤的塵粒而感染;或不小心食了受污染的水或食物,經消化道傳入。一般情況下,人傳人非常罕見,但有機會透過接觸患者的血液或體液而染疫。

 

 (圖源:unsplash)

 

潛伏期及死亡率

 

  目前潛伏期長短仍無定論,可能短至幾天,也可能長達幾年;通常為2至4周,亦可以介乎1天至數年。類鼻疽的死亡率約為40-75%,有患者雖經適當治療,敗血症病人仍有較高的致死率(高於30%)。

 

高風險群組

 

  從事農務、園藝或建築工作人員、實驗室和醫護工作的人員,以及其他常暴露於水體中的人士均屬高風險群組,有較高機率於職業環境中受感染。

 

  有長期病患、免疫功能不佳者包括糖尿病、慢性肺病、肝病、腎病、癌症病患者,或免疫功能受損的人,受到感染的風險亦會較高。對一般人來説,過度飲用酒精、患有地中海貧血的人也有較高的罹病風險。

 

日常生活預防措施

 

  現時沒有針對類鼻疽的預防疫苗,亦沒有有效的針對性治療藥物,日常生活只可以採取積極的預防措施,慎感防染。

 

1.    避免接觸有可能受污染的土壤。

2.    接觸土壤或泥水有關活動時,穿著適當的防護衣物,例如佩戴口罩及手套,並穿上水靴。

3.    接觸懷疑受污染的水或土壤後,進行清洗或淋浴。排走每日首一分鐘由水喉開出的食水後,才用水刷牙、洗臉或洗澡。

4.    盡快清潔傷口,並以防水敷料覆蓋。

5.    接觸土壤和進行園藝活動後,用肥皂和水洗手。

6.    注意食物衞生,不要飲用未經煮沸或未經處理的水。

7.    外遊人士有機會透過戶外水上活動受到感染,避免接觸可能受污染的水源(例如河流、池塘或湖泊),減低受感染的風險。

 

(資料來源:香港政府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

 (圖源:unsplash)

 

檢測診斷

 

  類鼻疽一般伴隨其他併發症一起,要準確檢測診斷類鼻疽被感染的嚴重程度,唯有通過醫學科學檢測,經實驗室診斷方法來評定是否確診。

 

1.    細菌分離鑒定,從污染的環境或臨床標本中分離類鼻疽桿菌作為培養基,鑒定細菌類型。

2.    血清學診斷,近代血清學診斷除了傳統免疫分析等試驗外,更利用新開發的快速檢測作為初步診斷,爭取診治時間。

a.    抗體檢測

b.    抗原檢測(快速檢測)

 

3.    分子生物學方法,目前已成功通過基於核酸檢測(PCR)方法檢測類鼻疽分子,增加患者被感染的確定性。

4.    蛋白質組織學

a.    基質輔助鐳射解吸電離飛行時間質譜

b.    代謝組學分析新型生物標記物鑒定

 

治療方式

 

  類鼻疽的治療包含支持性療法和抗生素治療,一些慢性感染患者可能需要較長期的治理療程。支持性療法包括適當的輸液、電解質和血糖的矯正、若有膿瘡需經外科引流。至於抗生素治療,類鼻疽桿菌本身對多種抗生素都有抗藥性。類鼻疽是極其危險的傳染病,所以服用相關抗生素的制定,須經醫生指引,不可自行胡亂試藥或自我治療。

 

消毒殺菌

 

  類鼻疽雖然較其他病菌病毒難分離出來,但一般消毒殺菌的方法,仍然可以用上。

 

1、殺菌滅毒
利用高壓蒸氣、放射線、電漿等,可以消滅所有微生物,達到無菌的狀態,屬於醫院及實驗室常見的專業配備。

 

2、抑菌消毒
利用酒精、漂白水、滴露、煮沸、紫外線消毒,臭氧(O3)等,雖然無法完全消除所有的芽孢,但可消滅致病菌的繁殖體,較為彈性方便,容易配備使用,一般人都可以在保持個人及環境衛生用上。

 

  對於空間較大,如農田或較大面積的郊野,使用石灰直接撒在泥土上,可有效殺滅類鼻疽菌並控制其繁殖蔓延。

  
  類鼻疽作為一種新廣傳的傳染病,在流行地區造成相當高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並且在許多非流行地區也分離到類鼻疽病例的出現;目前類鼻疽已被認定是一種正在擴散的傳染病,成為世界各國生物安全應急的重要內容,類鼻疽的檢測診斷和防治研究備受關注。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