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頭頸癌個案上升兼年輕化,死亡率3成!免疫治療有效減副作用,團體冀政府納入資助

頭頸癌個案上升兼年輕化,死亡率3成!免疫治療有效減副作用,團體冀政府納入資助

健康解「迷」

  頭頸癌在本港常見,過去逾10年病例亦有增加趨勢,單2020年就錄得759宗,較2009年增逾48%;且有年輕化趨勢,發病年齡多為45歲,平均死亡率更達3成。有調查顯示,有95%的患者曾接受傳統的化療或放射治療,惟出現副作用較多,平均每名患者在傳統治療後出現8.5種副作用,且持續數月甚至一年;近年免疫治療取得突破性發現,可減輕副作用,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會倡把頭頸癌患者納入資助項目,令治療有更多選擇。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會調查發現,逾95%頭頸癌患者曾接受放射治療或化療,平均出現8.5種副作用。

 

  近年頭頸癌的新症數字持續上升,由2009年的511宗增至2020年759宗,升幅高達48.5%;而常見發病年齡為45歲,相較以前的60歲,反映有年輕化趨勢。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會一項調查收集97名患者數據,發現逾95%頭頸癌患者曾接受放射治療或化療,而患者平均出現8.5種副作用。

 

倡政府納入資助

 

  外科專科醫生黎逸玲指,頭頸鱗狀細胞癌可分成4期,而第4期則可分成IVA、IVB和IVC三期。第一、二期為早期,經開刀切除腫瘤或放射治療,很大機會能痊癒;第三到IVB期,須經手術、化療及放射治療等,患者才能痊癒。IVC期患者則會出現癌細胞遠端轉移到肺或骨,治療則只能依賴藥物為主,情況亦最差。

 

  臨床腫瘤科專科林嘉安醫生指,多年來頭頸癌第一綫標準療法是化療和標靶治療,雖能成功清除大部分癌細胞,惟副作用較多,影響病人日後生活,近年免疫治療日漸成熟,其中「PD-1抑制劑」取得突破性進展,可有效控制腫瘤,同時降低傳統治療的副作用問題。

 

  一名60多歲男患者因出現聲沙及吞嚥困難,2020年確診患咽喉癌四期,確診時已出現癌細胞遠端轉移情況,醫生建議先使用6次化療配免疫療法作治療方案,及後再安排患者進行頭頸和頸骨放射治療,現時患者病情穩定。林醫生指,目前免疫治療不涵蓋所有頭頸鱗狀細胞癌病人,加上費用昂貴,促政府修改項目納入資助,令更多患者受惠。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