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我不殺伯仁……

我不殺伯仁……

石鏡泉、吳國雄
健康快車

  政府就早前廢除「免針紙」進行司法覆核敗訴後,那些用錢買個「打針豁免權」的「醒目」市民會因計得逞而沾沾自喜。筆者擔心,這類「免針紙」沒有免疫力,他們若「中招」致不幸病故,那法官豈不是間接殺人?正是「我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雖說法律可保障你使用沒有「免」疫力「針紙」的權利,但也可能害了你的命。

 

  今時疫情仍嚴峻得水浸眼眉,政府急修例,賦予醫務衞生局局長權力,宣布有關「免針紙」無效,總算亡羊補牢,未為晚也。香港近日疫情雖趨向平穩,但新增個案每天仍徘徊於5,000宗以上,兩天便上萬宗,乃全港人口的750分之一,筆者說是「水浸眼眉」並非危言聳聽。

 

打針防不了長新冠

 

  不少人以為新冠與流感一樣,只要打了針,即使「中招」,症狀也輕微。不錯,打針可防重症,但防不了新冠後遺症「長新冠」。諷刺的是,「長新冠」最初其實是由新冠「康復」者的社群留意到而命名的,反而不是靠甚麼專家發現的!

 

  美國有傳媒集團的行政人員、50多歲的Ken Todd對長新冠可謂深有體會。他自去年初感染新冠後,從未完全康復,但他沒有呼吸困難、胸痛等典型病徵,卻總覺得健康有異樣,疲倦、暈眩、不能調整身體,讓他感覺到有些變化正在身體內發生。

 

(iStock圖片)

 

  專家發現,長新冠難以被醫生察覺,甚至完全診斷出來。它不能透過驗血、照X光、磁力共振(MRI);腦掃描、做體能測試等檢查,便會現形。另一名新冠患者、39歲的Camille Hlavka康復後4個月內,一直感到呼吸困難,但醫生卻說她的肺功能正常。雖然Camille經物理治療,以及呼吸和跑步的訓練後,現已逐漸復元,但自稱只有從前80%至85%身體狀態的Camille對長新冠這類難以診斷,又無藥可治的新病症,只好無奈地寄語同病相憐者:常抱希望,不要放棄。

 

平行疫症 無形遺害

 

  如果新冠病徵纏綿超過1個月,便屬長新冠。美國已有愈來愈多研究確認,長新冠不容忽視。有人甚至以「平行疫症」來形容,長新冠的遺害並不比新冠小。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醫學副教授、長新冠診所創始人兼醫學總監Lekshmi Sonthosh在一個網上醫學論壇表示,新冠病毒可侵襲人體多個器官和系統,包括心、腦、胃、腎;血液、神經、心理、消化、泌尿、生殖、免疫等,導致連串後遺症,包括凝血、肺部纖維化、腦霧、認知障礙等問題。她指出,從大數據及病人問卷的綜合數據顯示,長新冠病人主要症狀最少有:咳嗽、呼吸困難、焦慮、心跳加速、胸痛、背痛、關節痛、肚痛及噁心等。

 

(iStock圖片)

 

  與Sonthosh來自同一所大學的Michael Peluso則專研新冠後遺症( Long term Impact of Infection Novel Coronavirus, LIINC)逾兩年,包括長新冠對懷孕和產後婦女,以及嬰幼兒的影響。他還指出,中年、女性、糖尿、癡肥、社經地位較低等人士,患長新冠的風險都較高。

 

曾中招 難免長新冠

 

  美國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臨床流行病學中心總監兼研發服務主管Ziyad AI-Aly指出,新冠肺炎因有後遺症,故比季節性流感的影響更深遠。2020年疫情之初,他們早察覺到受新冠後遺症困擾的病人大多說著大同小異的感覺,包括虛弱、疲勞、肌肉疼痛等。他斷言「中過招無著數」,若第二、三次再「中招」,患長新冠的機會將增加。

 

  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兒童醫院兒科感染部主管Dean Blumberg也指出,在港肆虐的B.5病毒引起的病徵雖輕微,例如發燒、咳嗽等,只要不上班上學三數天,通常會自行痊癒,毋須入院,但感染次數愈多,患長新冠的機會就愈大。

 

  為免患長新冠,還是保護好自己,免染新冠為上。Blumberg忠告大家,要自我保護,打齊針(即最少3針)。除了在家之外,其他室內環境,大家還是戴好口罩為妙。

 

本文部分圖片/影片/文字來自網絡,如涉及來源或版權問題,請聯絡本網。

本文所述各方劑旨在討論用,讀者不宜罔自配服,務必請教註冊中醫師。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