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中大研發!新納米顆粒助基因藥直擊動脈粥樣斑塊,有望提升治療心血管病效益

中大研發!新納米顆粒助基因藥直擊動脈粥樣斑塊,有望提升治療心血管病效益

健康解「迷」

  心血管疾病能殺人於無形,惟通波仔等針對動脈粥樣硬化治療多具入侵性,納米藥物亦有機會引發體內細胞毒性。中大工程學院與醫學院團隊聯手研發新型核糖核酸(RNA)納米顆粒,除可協助基因藥「直擊」動脈粥樣斑塊,亦可穩定及減少斑塊形成;動物實驗證明顆粒不會在主要內臟大量積聚,亦未引起嚴重毒性,未來有望提升治療中風、缺血性心臟病等效益。

 

中大團隊研發RNA納米顆粒,有潛力成為具靶向及治療動脈粥樣斑塊雙重功能的納米藥物。

 

  心臟疾病是本港「第3號殺手」,當中「動脈粥樣硬化」更是引發中風或缺血性心臟病的常見原因。中大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助理教授田小雨指,動脈粥樣硬化是慢性炎症,主要由高血脂水平誘發,當動脈壁內積聚脂肪、膽固醇和免疫細胞,便會逐漸形成斑塊,令血管變窄阻礙血流,當斑塊破裂更會造成血栓,阻塞大腦或心臟中較幼血管。惟現時常見的治療,如通波仔等手術具入侵性,服用他汀類等降脂類藥物亦僅能減慢病情惡化。

 

現有納米藥物難直達 中大研新載體

 

  田小雨說︰「基因調控是新興治療方法,原理是利用帶正電載體,遞送基因到斑塊細胞,以控制斑塊形成。」惟相關納米藥物尺寸多數大於100納米,經靜脈注射進入體內後,容易遭肝臟及脾臟過濾,無法到達目標斑塊,且其正電有機會引發體內細胞毒性。

 

  中大工程學院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副教授蔡宗衡指,團隊研發的RNA納米顆粒不需帶正電的轉染劑協助,亦能自發進入斑塊細胞,能避免毒性出現︰「顆粒呈球體狀,大小只約70納米,核心採用生物兼容的氧化鐵納米顆粒,外層則由約300條『microRNA-146a』組成,能調節與穩定炎症,減少斑塊形成。」

 

 

未致嚴重毒性 證安全

 

  另外,經動物實驗發現,RNA納米顆粒經靜脈注射至有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小鼠後,納米顆粒會自發靶向斑塊細胞的受體,而且多次注射後證實能減少及穩定斑塊,及下調與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相關的免疫反應和血管炎症基因。田小雨說︰「經4周治療後,納米顆粒並未在主要內臟大量積聚或引起嚴重毒性,意味其安全有效,有潛力成為具靶向及治療斑塊雙重功能的納米藥物。」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