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婦科病│持續經痛、血塊大如豬紅, 可能是子宮生瘤?常見婦科病幾多歲最易病發?

婦科病│持續經痛、血塊大如豬紅, 可能是子宮生瘤?常見婦科病幾多歲最易病發?

健康解「迷」

  婦科病防不勝防,縱現癌變,亦可能全無病徵。有醫生指,若經血量大、持續經痛已響起警號,尤其來經時血塊如「豬紅」,且服藥後未能止痛,或是朱古力瘤等先兆。

 

  臨床上近年乳房或子宮纖維瘤患者更有年輕化趨勢,醫學界推測或與飲食習慣相關,女士宜揀吃無激素肉類,並每年進行完整婦科檢查。

 

梁冬陽指,完整婦科檢查僅10多分鐘完成,尤其盆腔超聲波可即時有結果,有助加快診斷及提出建議。

 

  嘉諾撒醫院梁冬陽醫生指,本港女性忙於兼顧事業家庭,往往十分「忍得」,即使常現經痛亦視作等閒,甚至大量失血,亦未知有問題。她指,經痛可分為原發性及繼發性,前者多為年輕、未生育婦女,通常在來經首日疼痛,但不會持續逾12小時,通過敷熱水袋、吃止痛藥已可消褪,且生育後多改善;但後者痛楚可持續數日,甚至經期結束仍疼痛,「如朱古力瘤患者,因子宮內膜未正常排出,瘀血積聚致慢性發炎生痛。」

 

卵巢癌 易與腸胃不適混淆

 

  梁續指,每月正常經血量約70至100毫升,若發現來經時血塊如「豬紅」堆積,或要頻密更換衞生巾,已是出血過多,「有女士求診時血紅素濃度僅達6,較正常值低一半,已屬貧血,惟她全無自覺。」梁續指,很多婦科病病徵不明顯,如子宮內膜瘜肉、子宮纖維瘤等,均會令經血量變多,前者更有行房後出血、不明經痛等表徵,後者因纖維瘤壓着其他器官,易尿頻、便秘,亦影響受孕。至於卵巢癌更易與腸胃不適混淆,發現時多已到3、4期,且有擴散,令治療成效大減。

 

  「季經」現象亦不容忽視,梁指,或屬患多囊卵巢症,「女士或感月經不來,生活更方便,但實際會影響新陳代謝,更易肥胖,中年後患糖尿病、高血壓、脂肪肝風險更高。」

 

 

乳房子宮纖維瘤年輕化 或因肉類添加劑

 

嘉諾撒醫院總經理許小虎(右)指,受惠於保險公司贈送體檢服務,近年揪出更多年輕、無病徵患者,惟女士體檢習慣一般未持續,令篩查較片面。

 

  而近年乳房或子宮纖維瘤趨年輕化,多了20、30歲患者,梁指醫學界正研究原因,推測或與飲食習慣、肉類添加劑有關,促女士應揀吃無激素雞、牛、豬肉避險,且應定期檢查,「如乳癌過去認為40、50歲才出事,但我曾1周內發現2名27歲和32歲女士確診;亦有人誤判65歲後毋須做子宮頸細胞化驗(柏氏抹片),便等同其他婦科檢查也不用做,實際上子宮體癌症在收經後高發,若無定檢很易錯過。」

 

  梁續指,完整婦科檢查包括乳房和外陰檢查、柏氏抹片和盆腔超聲波,當中超聲波非常規體檢項目,但能看清整個生殖器官情況,快速篩查多種病症,尤其無病徵個案,有54歲女士收經3年後做超聲波,揭子宮內膜厚度超出正常值近3倍,抽組織證患子宮內膜癌,幸發現早未擴散,切除後不用化療和電療;有22歲少女未曾有性行為,照超聲波始揭有子宮內膜瘜肉。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