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沒病徵並不代表沒病   隱性心臟病可隨時猝死

沒病徵並不代表沒病 隱性心臟病可隨時猝死

醫言相信

  新冠疫情已持續兩年多,雖然已有不少研究證實,接種疫苗是非常安全、可靠的保護方式,但仍有不少人躊躇不定,擔心自身狀況不適合接種,或疫苗會引致嚴重副作用。事實上,身體愈多病痛的人,就愈需要打針,才能好好保護自己,就像是在寒冬穿多件衣服保暖一樣。

 

  2021年年初是打針高峰期,許多人擔心有心臟問題,便在打針前做心臟檢查。從前做心血管電腦掃描,或需等兩至三天,高峰期時要輪候兩至三星期。其後一段時間,看心臟專科醫生要輪侯,做心血管通波仔手術也要輪侯。

  正因為這股驗身熱潮,令我們有許多新發現:例如,很多人有嚴重冠心病,但全然不知。他們完全毫無病徵,如常運動也沒異樣,這類人士以50歲至70歲人士最多。記得有一位年約60歲的醫生太太,血壓及血糖正常,壞膽固醇指數約3.3 mmol/L,比理想值3.0 mmol/L略高,接受心臟血管電腦掃描後發現,兩條血管嚴重收窄。她平日有健身及玩草地滾球運動,並無不適,這正反映出,單靠病徵並不可靠。「我沒有不舒服,就是健康」的想法是錯誤的概念。問題只是沒病徵,並非沒病。心臟病最可怕的其中一個病徵,就是猝死。即使血壓、血糖及血脂指數不太差,也需提高警覺。

奪命的心室顫動或心室性心跳過速

  早前新聞報導,一名51歲司機到旺角髮型屋借用廁所後不適倒地,陷入昏迷,送院後證實死亡。在如此短時間內喪命,十居其九都是急性心臟猝死 (Sudden Cardiac Death)。最常見的原因是一些惡性心跳。什麼是惡性心跳呢?即心室顫動(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VF)或心室性心跳過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 ,VT)。心跳由原本每分鐘60至100下,突然飆升到逾200下。因心跳過速,無法正常泵血供應全身,瞬間令生命走到盡頭。

  事實上,很多隱性心臟病患者跟這位司機一樣,是毫無病徵的。因此,除了建立良好生活及飲食習慣,定期的心臟檢查對高風險人士是必需的。心電圖乃最基本的檢查,最主要看看心律是否正常,有沒有心房顫動或急性心肌梗塞。如果想知道自己是否慢性或隱性冠心病患者,就要做心血管電腦掃描和心臟超聲波。前者主要檢查心血管狀況,因為血管在X光底下是透明的,所以需打顯影劑。後者主要檢查心臟功能是否正常,如心肌是否肥厚或心臟是否發大、心瓣功能是否正常。由於每人情況不同,對於自己需要進行哪些檢查,最好向心臟科專科醫生了解及接受評估。

 

心臟科專科王泰鴻醫生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