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哈佛研究】鞋頭上翹「過度保護」,雖減足部壓力,長遠恐引起痛症

【哈佛研究】鞋頭上翹「過度保護」,雖減足部壓力,長遠恐引起痛症

健康解「迷」

  近年不少波鞋為提高舒適感,採用如鞋頭向上微曲等常見的設計。但美國哈佛大學早前有研究發現,相關設計可令雙腳承受壓力減少,但「過度保護」或令腳部肌肉缺乏訓練,長遠恐導致足底筋膜炎等痛症。有本地專家提醒,若長期依賴外物改變正常步姿,隨時會增加傷患風險。

 

研究指經常穿著鞋頭上翹的運動鞋,長遠或造成足底筋膜炎等問題。(iStock)

 

  哈佛大學是次研究聚焦在趾蹠關節彈躍角(Toe spring angle),即鞋頭上翹對足部的影響。研究以13名無足部疾病的健康人士,穿上鞋與赤腳跑步作對比,結果發現,鞋頭上翹幅度愈高,足部平衡關節所使用力量愈少。

 

足部內肌群缺訓練 或會退化無力

 

  負責研究的哈佛大學人類生物發展學家利伯曼(Daniel Lieberman)稱,該鞋款設計有助走路更省力,但長期令足部受壓減少並非好事。因適當的足部肌肉收縮,可防止足底腱膜拉傷,以城市人日行4,000至6,000步為例,足部內肌群若長期缺乏訓練,或會退化而變得無力、僵硬,長遠可造成足部痛症,例如扁平足、足底筋膜炎等,甚至膝蓋疼痛、軟骨損傷及腰背疼痛等。不過,是次研究未能證明,鞋頭翹度與足底筋膜炎等痛症有必然關係。

 

  足底筋膜炎是腳跟疼痛的最常見成因。連接腳跟骨骼與腳趾的足底筋膜勞損,會發炎和腫脹,站立或步行時就會感到痛楚,其風險因素包括長期站立、過重、扁平足或步行姿勢不佳。

 

足病診療師陳家倫

 

  養和醫院足病診療師陳家倫表示,人類步態周期中,每隻腳約有60%時間接觸地面,「先是腳踭貼地,繼而前腳掌落地,腳趾屈曲,才離開地面。」腳趾屈曲推進身體前移時,普遍屈曲幅度40至50度,而坊間的波鞋設計,鞋頭普遍上翹約5至10度,可節省所需的力氣。

 

常人依賴外物省力氣 增受傷風險

 

  陳家倫續說,治療腳關節活動受限的病者時,例如關節炎、骨折、關節囊發炎等,由於腳趾無法正常屈曲,可運用外物讓他們行走時較舒適。但他強調,「一般是有問題才會擺放一些外物在鞋內,去改變行路方式」,不建議常人依賴外物省卻步行所需力氣,例如在鞋內加入硬碳纖板。他提醒,腳趾長期屈曲或會影響正常步姿,從而引致其他問題,例如腳趾背伸令腳底筋腱拉址增加,增加受傷風險。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