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12 00:00:00
Sharing Economy :分享經濟 勢頭正勁
假如出門返工不用坐港鐵,可以預先通過智能手機跟前往同一方向的司機打聲招呼,然後在約定時間在某個地方見面,免費坐車返工,你願不願意?
假如到換季的時候,你不需行商場買新衣服,而只需上一個網站就能非常輕鬆的跟其他人交換衣服,換上新的衣服款式,你是否樂意?
假如每天吃飯的時候你可以無需光顧商場,而可以通過手機程式預約到一位陌生人家裏食飯,聆聽陌生人的故事,你是否敢試一試?
假如每次去外國旅行的時候,你可以選擇住在當地人家裏,跟當地人一起吃飯,行街甚至是去露營,你會不會更嚮往這樣的旅行方式?
事實上,以上舉例的幾個場景都不是憑空想象出來的,而是真的已經有人做出了這樣的網站或者手機程式,來實現這些功能了。
到阿根廷旅遊,希望找到最真實的本地故事和體驗嗎?去 couchsurfing 或者 airBnB 吧,在那裏你可以找到最棒的當地的host,他們不但歡迎你到他們家裏住,有的還會非常熱情的帶你去認識當地的風土人情。
我們不是說這個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冷淡了嗎?爲何不從吃開始去解決這個問題?下次吃飯的之前,先去 EatWith 這個網站,看看是否有人早已在家裏煮好了飯,並且歡迎陌生人來品嚐?
馬上就要到夏季了,你計劃要換新衣服了嗎?但一定要去商場買新的嗎?爲甚麼不考慮到 neighborgoods 這個網站,看看是否有人願意拿她的衣服與你交換?
每天返工都是坐巴士或地鐵,是不是很悶?不如試試 BlaBlaCar,搭陌生人的車去返工,既方便又能認識新的朋友?
其實,類似這樣的可能性還有很多很多。
這是一種更強調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與合作的經濟模式,在外國就叫做「分享經濟」(sharing economy),最近幾年開始在全球各地湧現,並且增長勢頭迅猛,就連《Economist》和《Fortune》這樣的主流財經雜誌也開始報道這一類新創企業了。
也許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在經濟危機的影響下,歐美社會的人們已經在尋求各種應對策略了,而“分享經濟”則可謂這些策略裏最具inspiration的一顆鑽石。但事實上,所謂分享經濟,也許不過是普遍存在於早期人類社會的「禮物經濟」(gift economy)之21世紀升級版本而已。
但你千萬不要小看它。它是一場革命,正在改變我們所熟悉的各種經濟生活。
且看成立不到五年的 airBnB,它本質上是一家互聯網技術公司,但它在很大程度上革了傳統酒店行業的命,因爲通過它的網站平台,任何人都能開旅館了(至少技術上是成立的)。看看 KickStarter,它也是一家互聯網公司,任何人都可以在它的網站平台上發起衆酬(crowdfunding)項目,徵集網友的支持完成自己的創意項目——它正在革的是傳統的VC(風險投資)的命。
而對於普通人來講,分享經濟實際上會帶給他們更多機會去重新認識和接觸他所生活的本地社區,重建可能已經喪失的人與人之間的那種信任。
但是,這個過程可能會遇到一些阻礙。最大的阻礙也許是來源於法律的滯後。即使在國外,像 airBnB 這樣的創舉也未必很容易獲得當地政府的認同,他們遇到了諸多法律上的屏障。在香港,要做出這樣的企業更是難上加難。
但這不正是社會企業家最願意去迎接的一種挑戰嗎?
【你點睇?】有學者倡60至65歲以下長者之2元乘車優惠,設每月補貼上限700元,你點睇?►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