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etnet專輯
    etnet專輯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05/07/2018

不填海,怎辦?

  林鄭月娥為何在土地供應專責小組還未做完公眾諮詢前,搶先說出填海是長遠的解決方法呢?

 

  這裏面看主觀和客觀因素了,林鄭月娥和政府在房屋供應的選項了。

 

  土地供應刻不容緩,但由推出辣招到雙辣招,樓價至今差不多升了超過一倍。政府揭抑政策不但不能壓低樓價、阻慢樓價升幅,反而還令二手樓價節節上升,居屋成交價連環破頂,公屋的輪候時間更慘不忍睹,不要說能夠做到3.5年上樓的目標,現在輪候時間更由4.7年延長至5.1年了。

 

  政府在面對如此嚴峻的房屋市場時,除了增加土地供應以外,基本上是無能為力。大家都知道香港不是沒有土地,而是政府未能釋放土地問題。

 

  因為,即使政府找到了一片土地,也要走一圈環境評估和區議會諮詢,還有政治團體的司法覆核,以及地產發展商到北京告御狀等。

 

  反對的人現在還懂得玩政治了,他們甚至資助披著環保的外衣,反對填海、反對屏風樓、反對興建交通配套,總之,政府在任何一處地方提出興建樓宇,都會引來不少反對聲音。

 

  香港幾大發展商合共擁有超過一億平方呎的農地,有些早在50年前開始密密收購,為何這些農地仍未發展呢?當然發展商一定把問題推向政府,說補地價金額太高,這是事實;但大家都要知道,不管發展商補了多少地價,賺最多錢的仍是地產商,而且政府眼巴巴看著土地在變成房屋過程中,所產生的天文數字利潤,袋入幾個地產家族的手裏,而市民百姓終其一生,就為了一層樓。

 

  房屋問題是一個死結,政府可做的,填海是唯一出路。正因為長期以來反對填海的聲音太多,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才作的公眾諮詢,徵集民意,但填海是否得到市民最大共識呢?據了解,現時填海可得到約6成的支持,但相信林鄭月娥就是怕諮詢結果不是她和政府所期望,故搶先說填海雖不是唯一解決香港房屋供應的唯一方法,但肯定是長期方法之一,目的是為填海開綠燈。

 

  土地供應,大是大非,沒有甚麼可以討論的空間。香港從來都是一個填海城市,今天大部分港人都住在填海出來的土地上。當你反對填海,請拿出一個切實可行,解決土地供應方案來。

 

  在林鄭說填海的一天,有環保團體又是高調反對填海,竟然叫政府發展棕地,他們說香港在新界區有接近1000公頃的棕地,為何不發展,而走去填海呢?

 

  這些所謂有知識有文化的人,實在是低水平。

 

  1000公頃的土地,說出來確實吸引,但這些棕地不是屬於政府的,是屬於私人土地。這些土地有些已被用作商業用途多年 ,試問政府憑甚麼「收回」棕地?

 

  即使引用官地收回條例,也要付出高昂收地費用,而且對棕地上的作業,政府也要作出補償和賠償的。好了,先不說向地主「徵收」1000公頃價錢,政府除了付錢外,還是尋找1000公頃的土地讓這些棕地作業者重建。

 

  簡單的說,政府在收一公頃棕地時,便要預備另一公頃的土地作遷拆安置。試問政府那有1000公頃土地去作遷拆安置1000公頃棕地作業者呢?

 

  填海不但是解決房屋問題的重要方法,而且如林鄭說是長遠方法,更加是唯一最平最快的方法。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生死教育 | 禮儀師分享對生死的看法,修復遺體同時其實是修復家屬心靈► 即睇

我要回應135

你可能感興趣

版主留言

我要回應

登入

發表回應

登記

成為新會員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經濟通立場

  • 只看作者回應
  • 查看全部回應
  • 順序
  • 倒序
  • 猫狗比人大發表於 2018-7-12 10:10 PM via mobile
  • #136
  • 好比
    細路嘈做乜「冇手機」陪食飯
    大人自己食飯卻玩手機餸飯
    不以身作則
    不准細路手機餸飯,怎辦?

    辦就梗係大人
    不准(both 自己 and)細路手機餸飯 so easy

    同理
    父母官住咁大間禮賓府
    (仲好大部份時間外遊冇住!)
    劏房子民見咁既林鄭父母官,怎辦?
    當然嘈冇(人住得夠尊嚴既)樓住!(衣食住必需品)

    同理
    辦就梗係
    林鄭不准(both 自己 and)子民住(虛榮)大屋 so easy 咁多政府宿舍


    父母官極少用個禮賓府網球埸而又想逼富貴子民放出高球場
    林鄭呢個父母官 total failure!!!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吡吡發表於 2018-7-12 05:58 PM
  • #135
  • 根本唔使填海起屋,最好辦法係先豉勵外國人投資香港買樓,再用行政方法限佢地必須自住,一年住唔夠三百六十五日,房屋自動收歸香港房協攞黎出租,實一舉兩得啦!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左中右發表於 2018-7-12 05:55 PM
  • #134
  • 明顯你張批評和攻擊,玩弄政治混為一談!

    我已講清楚,批評是要提出堅實和更充實的理據,而不是叫口號,斗眾叫囂,政治打壓!這些和建設性討論,善意的辯論,絕對不同!情況如台灣今天的社會政府政策,議會失調,經濟滑落,民心散盡,治安不濟有絕大関係!

    所以凡事無限上綱的叫反,或攻擊打壓都不是進步文明社會所為!但偏偏就有人用民主進歩怍招牌,騙取權力,變成專政橫蛮的惡魔!

  • 引用 #120 顏明 發表於 2018-7-11 03:45 PM

    不同意。 人是有權利為自己為團體去批評,這人或這團體是社會一份子,為什麼不能去爭取,一個開明社會 ...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GreatChinese發表於 2018-7-12 12:26 PM
  • #133
  • 高手。
    用Amina自己的说话罵她本人。

  • 引用 #127 猫狗比人大 發表於 2018-7-11 06:46 PM

    好無知的想法! 權利是不限有什麼能力,然而和識份子的責任是先分析後批評,當然有人不會分析,不代表 ...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路人乙發表於 2018-7-12 12:08 PM via app
  • #132
  • 佢同特朗晋都有同樣徵狀,老懵董!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malimasa發表於 2018-7-12 09:04 AM
  • #131
  • 回覆 #121 顏明


    @顏明 你用的例子都有點誤導別人..你講到伽利略,愛因斯坦都好像靠批評而成功.你只著眼在批評上.

    但科學家是靠不斷科研,無數實驗得出成果,然後拿出結論去發表的..伽利略,愛因斯坦不是靠不斷批評別人而成功的,他們是在付出努力後夠晒資格去批評人的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wkwong1966發表於 2018-7-12 01:29 AM
  • #130
  • 回覆 #121 顏明


    這樣,我加多個詞語吧,「思考、研究和分享」,會不會好些;分享和批評的分別,是正面和負面的心態的不同,重點只在發言人的心態,對聽者的感覺,可能會好些吧!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猫狗比人大發表於 2018-7-11 07:20 PM via mobile
  • #129
  • 回題
    偉大(不准批評唔該)的林鄭
    套用父子騎驢「民主大辯論」治房策
    正如驢比人大,父子揹驢 best solution
    同理
    土地(生態)比人大,犧牲港人揹起保育土地不發展(當然不填海) best solution 港人訓棺材邊洗咁多地建樓
    林鄭大辯論萬歲 ^o^ 民主父子騎驢億歲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猫狗比人大發表於 2018-7-11 06:56 PM via mobile
  • #128
  • (1) 科學界

    科學界 open to any 甚至天馬行空批評
    因為最終至少有實驗(雖唔同實驗設計也有偏頗)來驗證邊個批評得至啱


    (2) 人文歷史

    就唔係可以下下實驗驗證

    靠乜驗證?
    起碼身體力行囉
    eg 你批評中國點衰?咁你去日本水災又求中國領事館幫忙?能說(乜乜衰)力行(去孤島建立一人一票 utopia 黃絲國示範俾大家見識下 ^o^)唔該現代版(能說不能行)法利賽人黃絲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猫狗比人大發表於 2018-7-11 06:46 PM via mobile
  • #127
  • 好無知的想法!

    權利是不限有什麼能力,然而和識份子的責任是先分析後批評,當然有人不會分析,不代表他們意見不可取,最低限度他們發表他們自身的觀點,所以百花齊放(好似父子騎驢寓言咁),最利人類退步(民主結果選擇最少被批評選項,父子揹驢合家同個橙 ^o^ 跌落水)!

  • 引用 #118 顏明 發表於 2018-7-11 03:14 PM

    好無知的想法! 權利是不限有什麼能力,然而和識份子的責任是先分析後批評,當然有人不會分析,不代表 ...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路人乙發表於 2018-7-11 06:27 PM via app
  • #126
  • 佢係五行欠鬧.......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路人乙發表於 2018-7-11 06:27 PM via app
  • #125
  • 同尼隻恐龍老伯講道理? 晒氣。

    佢係五行欠鬥,吾洗同佢客氣!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malimasa發表於 2018-7-11 06:24 PM
  • #124
  • 你又話我有批評的權利.依家又話我無知..咁我批評你唔得咩?
    依家係你侵犯我權利囉 ..你迫我閙你咋. 請你尊重我權利

  • 引用 #118 顏明 發表於 2018-7-11 03:14 PM

    好無知的想法! 權利是不限有什麼能力,然而和識份子的責任是先分析後批評,當然有人不會分析,不代表 ...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malimasa發表於 2018-7-11 06:19 PM
  • #123
  • 你不能只講批評的權利做人都要負擔責任架..你有權批評惺但相應地都要有社會責任

  • 引用 #119 顏明 發表於 2018-7-11 03:19 PM

    一個人的行為對他人有影響的,要接受批評,不然對被他影響的不公!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路人乙發表於 2018-7-11 05:15 PM via app
  • #122
  • 韓國係不幸既國家!

    二戰後,東西德統一,南北越統一,但係韓國至今仍未能擺脫美國的背後操控,至今仍統一無期。

  • 引用 #115 左中右 發表於 2018-7-10 08:22 PM

    我當然認為文進寅本身是個例外,這正是他們用以宣掦的法律精神的基本所在! 我亦期待他可以完成自己陽光 ...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顏明發表於 2018-7-11 03:48 PM
  • #121
  • 分析後發表是重要的!既有理據,拿出來討論,才可開花結果!

  • 引用 #101 wkwong1966 發表於 2018-7-9 04:10 PM

    回覆 顏明 我比較喜歡用「思考和研究」來代替「批審態度」這個詞語,當然,在實質上可能沒有分別的。 ...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顏明發表於 2018-7-11 03:45 PM
  • #120
  • 不同意。

    人是有權利為自己為團體去批評,這人或這團體是社會一份子,為什麼不能去爭取,一個開明社會要不停對話,才達到一個整體有利方案!

    為批評而批評當然不妥,無理據的批評是站不住腳,讓他說,讓他人分析對錯,這遠比不讓他説,文明多已!

    知識份子是一個標籤,無特定議題,去挑戰一個標籤,顯然不智!人類知識要傳下去,有些要被修改或推翻,這些都依賴教育和不繼質疑去演進!知識份子的參與,不可或缺!

  • 引用 #102 左中右 發表於 2018-7-10 10:14 AM

    批評是每個人的權利!同意! 但有一個條件,就是不以個人/朋黨/組織的荣辱,利益立場去批評! 去批評, ...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顏明發表於 2018-7-11 03:19 PM
  • #119
  • 一個人的行為對他人有影響的,要接受批評,不然對被他影響的不公!

  • 引用 #116 malimasa 發表於 2018-7-11 02:01 PM

    '批評是每個人的權利'...被批評的人沒權利拒絕嗎? 就算無理批評都要接受? 批評別人的同時亦都要能接受 ...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顏明發表於 2018-7-11 03:14 PM
  • #118
  • 好無知的想法!

    權利是不限有什麼能力,然而和識份子的責任是先分析後批評,當然有人不會分析,不代表他們意見不可取,最低限度他們發表他們自身的觀點,所以百花齊放,最利人類進步!

  • 引用 #117 malimasa 發表於 2018-7-11 02:08 PM

    另外..講句權利就橫衝直撞,是叫自私同任意妄為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malimasa發表於 2018-7-11 02:08 PM
  • #117
  • 另外..講句權利就橫衝直撞,是叫自私同任意妄為

  • 引用 #98 顏明 發表於 2018-7-9 12:53 PM

    批評是每個人的權利,每事有批審態度是知識份子的負任!教育是包括分析能力! 加利畧受了地球是字宙中心的 ...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只看作者回應
  • 查看全部回應
  • 順序
  • 倒序
最緊要健康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