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0 17:48:39

「二十一世紀教育研討會 2023」 - 吳泰旻

 

  活在一個框架內的教育世界,我們仍在沿用19世紀的教學方法培訓21世紀的學生,創新教育正正是近幾年在框架外,少數另類的嘗試。但到底應如何進一步推廣落地,達至範式轉移,使其在未來教育可以發揮真正的果效?由社創校園聯同各界舉辦的「二十一世紀教育研討會 2023」正是回應這項挑戰,並以「創新教育▁▁▁▁,迎接▁▁▁▁未來」作為主題,冀集結各界共同經驗、想像、以至合作,為教育在未知及多變的未來尋找最合適的定位。

 

  研討會由香港城市大學榮休校長郭位教授擔任主禮嘉賓,郭位教授開首指出「教研合一、政教分離」是教育發展的心件(soulware)。他又指香港人的IQ堪稱世界最高,年輕人要跳出框框,發揮創意,而中小學應專注培養學生品格(人文素養),建構未來教育發展的文化因素,這恰好回應由能力導向轉型為素養導向之教育4.0趨勢。

 

  要推動教育創新,本地的經驗也是重要一環。三間來自不同中學的校長亦於研討會分享各自的教育創新實踐。東華三院甲寅年總理中學邱春燕校長善用騰空課時,把社創加入恆常課程,以培養學生二十一世紀共通能力,重燃學生改變世界的想像。迦密愛禮信中學何玉芬校長推動情境導向學習(context based learning),在教學上致力為學生營造學習場景,建立他們效能感和與社區及學校的歸屬感,打破照顧學生身心靈健康和教與學不能兼容的二元思維。中華基督教會譚李麗芬紀念中學何樹顯助理校長及劉冠亨老師則致力推動「1.5公里體驗式學習圈」,重新連結學校與社區,令社區成為學生學習的資源和場所,推動學生參與社區事務及自主學習。這三間教育先行者的創新實踐經驗,正可作借鑑以推動下一個教育變革。正如籌委會主席李健文校長寄語:「Dream big、Start small、Act now!」

 

  而言,教育創新不能單靠學校及教育工作者的努力,要有跨界別的想像及協作,社會各界都必須採取行動,將有前途的新模式、標準及方法連接起來,協助擴大規模並成為主流,才能使未來教育得以在地發生。

 

  研討會另一重點便是探究在科技創新洪流下,我們未來人才應是何樣,教育生態又應如何轉變革新,以培訓未來人才。無疑,科技創新重新定義「學習是甚麼」,學生又應該學習甚麼,當AI在可見的將來取代部分工作,而大量腦力勞動都能假手於AI時,未來教育更應專注培育與發揮人類無可替代的人文素質,在與標準化考評共存的情況下,致力創造條件及引進新評估機制,讓學生具韌性能時刻適應科技急速的轉變、並能轉型及提升自己。而教育工作者應更善用科技數據及AI,為學生提供個人化學習建議,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提昇他們提問力及變革力。

 

  承接研討會的主題,「創新教育(如何),正是迎接(何樣)的未來。」AI、科技創新已在改變世界,我們的教育不能再原地踏步,必須盡早培育學生未來技能,並結合科技與同理心。放眼當下,已有不少先行者為本地創新教育累積可供借鑑的經驗,推動下一波的浪潮,而創新教育也不只是教育界的事,須跨界協作同行共創,才可達至範式轉移。

 

主辦方及分享嘉賓(由上至下,左至右)

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教授—譚偉倫教授

迦密愛禮信中學—何玉芬校長

東華三院甲寅年總理中學—邱春燕校長

豐盛社企學會會長—紀治興博,MH,JP

籌委會副主席暨社創校園創辦人—謝思熹博士

Microsoft香港區域科技長—許遵發先生

香港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學系助理教授—鄧希恒博士

星展銀行香港集團推廣策略與傳訊高級副總裁—傅子揚先生。

中華基督教會譚李麗芬紀念中學—劉冠亨老師

中華基督教會譚李麗芬紀念中學—何樹顯助理校長

籌委會主席暨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校長—李建文校長

豐盛社企學會總幹事—吳翠霞博士

籌委會秘書暨教育倡行總幹事—周頴進先生

CATALYST Education Lab策略及項目總監—羅安宜小姐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傾力救市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