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20-12-23

2021年中國經濟七大懸念

  2020年的中國經濟上半年可謂驚心動魄,下半年稱得上一枝獨秀。2020年始於中美貿易戰的憂患中,接著一場新冠疫情席捲神州大地,封城堵路措施製造出罕見的經濟斷崖式下滑。在政府的強勢領導和民眾的積極配合下,5月之後的經濟復甦十分亮麗,十一黃金周更演繹出內需、出行的報復式反彈,在世界範圍內表現出鶴立雞群的復甦能力。

 

  2021年的中國經濟走勢,依然受到疫情的不確定的制約,也受到全球經濟復甦力度的制約,更受到經濟結構性變化的影響。筆者看來中國經濟在2021年有七大懸念值得特別關注。

 

  第一,增長勢頭。疫情如何衍變目前依然是未知數,這給第一季度的經濟表現構成不確定性,但是政府的強勢領導、大數據追蹤的有效運用、民眾的相對配合,令中國疫情比較受控的機會大一些。與世界其他國家相比,中國民眾的儲蓄率較高,資產負債表受到疫情的衝擊較小。同時,財政政策開始發力,十四五規劃啟動,這是筆者看好2021年中國經濟進一步復甦的周期性原因。

 

  中國在這輪疫情應對上,沒有走歐美的財政赤字—量化寬鬆之路,疫情對經濟所產生的衝擊大多在企業層面消化,銀行以壞帳的形式吸收衝擊。這個對政府財政是好消息,對企業的現金流尤其是民營企業的現金流卻是壓力。另外新一輪疫情和病毒變異,可能導致全球經濟二次探底,外部需求短期可能一時轉弱。筆者傾向於相信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不會飆升,穩健復甦的機會較大。

 

  第二,大消費破題。無論從中國經濟體量還是海外市場現狀看,出口主導型發展模式需要改變。疫情后製造業產業鏈外移的大局估計會延續。從「內循環主體」到「需求側管理」,中國政府著手打造足以撐起經濟發展的內部新增長源。與過去幾年房地產旺景帶起的消費相比,這次的政策重點似乎放在收入分配上,放在提升傳統消費,培育新型消費,發展服務消費上。

 

  中國的購買力正在出現分化,下沉市場和新型服務業可能是未來的亮點。物流渠道的完善、線上銷售的普及,激發了四五線城市的購買力,是這兩年中國零售增長的主戰場。新的產品、新的服務、新的生活模式帶動新的消費激情,供應創造新需求。筆者認為可選擇的新消費應該是一二線城市的熱點。需求端管理,其核心是收入的增加和分配。

 

  第三,產業轉型升級。美國圍繞芯片供應的一系列打壓,讓中國政府痛定思痛,「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被提升到空前的高度。從政策上、資金上加大高科技、新基建投資會在2021年全面展開。

 

  中國實現全面的科技突破還需要時間,但是國家意志和舉國體制下,筆者認為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電路、生命健康、腦科學、生物育種、空天科技和深海深地等八個領域會迎來投資高峰期,部分領域迎來突破性進展是可能的。

 

  第四,貨幣環境正常化。中國經濟復甦的步伐,遠遠快過世界其他國家,中國人民銀行的政策回歸隨即發生。意料之外的貨幣政策正常化,觸發了一系列的債市違約,也給房地產開發商帶來資金流的壓力。與世界其他主要大國相比,這次中國的貨幣政策可以說是最審慎的,率先脫離危機應對狀態。

 

  「穩健的貨幣政策」究竟會收緊銀根多少?筆者相信人民銀行無意全方位收緊銀根,但是政策基調已經轉向常規狀態,對剛性兌付、房地產紅線等歷史問題也需要擺出自己的立場。但是暫時看不出流動性的全面持續收緊,「不急拐彎」,基本上刻劃出了政府對宏觀政策環境的態度和思路,中國的貨幣大環境在2021年收而不緊。

 

  第五,人民幣匯率。人民幣匯率近期急升,此中有美元貶值的原因,有中國出口強勁的因素,有海外資金買入中國債券、股票的因素。另外中國經濟走勢和貨幣政策立場,均明顯有別於美歐日英諸國。簡而言之,人民幣的基本面因素在改善。

 

  在2021年中國經濟復甦繼續領先於美國,貨幣政策更有節制性,人民幣債券的收益率仍具吸引力,預計人民幣匯率依然升值,不過可能呈前高後低的走勢。另外,聯儲政策以及中美關係也會直接影響人民幣對美元的變化。

 

  第六,資本市場。中國政府從未如現在這樣給予資本市場期許。銀行作為貨幣政策的貫徹主渠道,對實體經濟的幫助始終不及預期,北京在過去一年中大量推出資本市場新政,試圖用資本市場的直接融資部分替代銀行主導的間接融資。

 

  中國政府希望從股市得到的是連綿不斷的集資能力,這一點投資者可以感受得到。IPO需要時間,但是投資者習慣於跑步進場,把五年的牛市在五個月內炒上去,結果不斷遭到政策性打壓。這次的懸念是,A股究竟能不能出慢牛。

 

  第七,數據經濟。全世界沒有哪國的領袖可以集體學習區塊鏈、AI、量子計算的,中國做到了。本屆政府對於數據時代的期待、學習熱情是前所未有的。但是另一方面,北京又開始限制數據壟斷、資本的無序擴張,試圖將新時代的新興產業納入到監管體系中去。同時,數據經濟向生產、消費上的應用蔓延正在如火如荼地展開著。

 

  中國政府對數據壟斷、無序競爭的遏制,無可避免地對科技巨頭的業務擴張構成衝擊,但是北京的規範、監管,為的是未來更好的發展,是必要的。中國在數據時代,擁有應用和市場兩大優勢,是彎道超車的好機會,筆者不認為政府會窒息數據時代、科技巨頭。中國可能在部分智能領域取得一定的領先地位。

 

  在世界幾個主要經濟體中,中國控制疫情可以說是最成功的,經濟恢復也相對比較順利。隨著經濟和政策擺脫危機應對狀態,中國可以更多地聚焦在經濟轉型和科技投資上,這對未來十年的經濟發展甚為有利。

 

  本文原載於今周刊,為個人觀點,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

更多陶冬天下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貨幣政策 #中國經濟 #新經濟 #人民幣 #購買力 #產業轉型升級 #A股 #大數據 #科技巨頭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