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9
特朗普關稅、美元緊箍咒和比特幣的穩定脈搏
此刻是2025年4月8日,金融市場正處於緊張狀態。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關稅攻勢——自 4月5日起對所有進口商品徵收10%的基本稅率,自4月9日起對特定國家徵收最高達49%的對等關稅——引發了狂亂。標普500今天收於4982.77 點,較4月4日的 5222.88 點下跌4.6%,凸顯對通脹和貿易報復擔憂的日益升溫。比特幣也受到打擊,從4月5日的83000美元跌至今天的76000美元,跌幅約8%。
但真正令人大開眼界的,不是股票或加密貨幣,而是債券市場。美國10 年期國債孳息率已從3.87%的低點跳升至4.35%,與股市搖搖欲墜時投資者爭先湧向此一安全資產的常態背道而馳。一個更深層的轉變正在徐徐展開,而這植根於開啟崩潰模式的經濟秩序。
戰後協議已達極限
回想一下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 歐洲和日本一片廢墟,美國成為唯一的工業強國。隨著馬歇爾計劃(Marshall Plan)和布雷頓森林體系(Bretton Woods)的實施,美國精心安排了一次全球重啟——出口美元、進口貨物,並鞏固了美元作為世界儲備貨幣的地位。貿易赤字推動了經濟增長,使日本、德國和中國等國家成為工業巨頭,同時也帶動了美國的消費熱潮。這是一個擴張的黃金時代。但缺陷就在這裏:無止境地印刷美元,同時令製造業轉移至海外,這種情況不可能永遠持續下去。
如今,美國背負著35萬億美元的債務重擔,工廠區愈加冷清,中產階級備受壓榨。中國的崛起扭轉了天秤,各國都在問,在美元光彩黯淡之際,為甚麼還要緊抓美債不放。而特里芬困境(Triffin dilemma)就在於,為了讓全世界滿是流通的美元,美國必須維持赤字,惟這些赤字將侵蝕美國的經濟核心,令生產流向海外。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統計,美元仍然佔據全球儲備的 60%,但這只是一頂脆弱的皇冠。白宮的一份備忘錄直接描述了其結局。
關稅與孳息:特朗普的豪賭
特朗普的關稅不僅僅是一場貿易戰,它們是對這種脆弱性的蓄意攻擊。通過對進口商品徵稅,他的目標是吸引製造業回流美國本土,提升競爭力。弱美元將擴大這方面的努力——出口價更便宜,通脹稀釋債務。有人認為,他是在故意激怒市場,希望推低國債殖利率,以便為美國高聳入雲的債務進行廉價再融資。
然而事與願違的是,殖利率正從3.87%升至4.35%,隨著債務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高達120%,債市對美國的信用滿是疑問。這是你曾經在新興市場看到的動態,而非上演於全球金融基石——孳息攀升,股票下挫,這正正是信任消退的跡象。隨著對美國貨幣管理的信任減弱,我們可能正在目睹多極儲備體制的早期形成——比特幣、央行數字貨幣(CBDCs) 和大宗商品,各自分一杯羹。
美聯儲也陷入了困境。特朗普渴望降低利率以刺激經濟增長並削弱美元,但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卻按兵不動,並以控制通脹為優先考慮。關稅可能會扭轉局勢——如果混亂加劇,聯儲局可能被迫降息以穩定大局。隨著 2026年中期選舉臨近,如果市場螺旋式下跌,鮑威爾的決心可能會面臨前所未有的政治壓力。特朗普正在玩一場高風險的遊戲,希望於短期震盪來獲得長期勝利,他最近的言論也表達了這一立場。
比特幣:堅韌的局外人
在動盪之中,比特幣正在開闢自己的道路。是的,它跌了——今天是76000美元,較83000美元下跌了約 8%——但它跟以前的跌勢不同。2020年,美股崩盤20%導致了比特幣下跌了超過50%;這一次,它的表現比任何人預期的都要好得多。
玄機何在?答案是,它不受關稅、赤字和聯儲的影響和操控。比特幣的上限為2100萬枚,在法定貨幣不確定性的風暴中,其脫穎而出成為中立的避風港。機構級託管、ETF 和國家儲備(如薩爾瓦多及現在美國的戰略比特幣儲備)的興起,有助於緩解波動性並增強投資者信心。隨著中國和俄羅斯等國削減美國國債持有量並尋找其他選擇,比特幣的持久性暗示,它可能會轉向一種不受任何單一國家困境束縛的貨幣——儘管它的波動性讓它目前只是一個競爭者,而不是冠軍。
比特幣不受關稅、赤字和聯儲的影響和操控,脫穎而出成為中立的避風港(Shutterstock)
更廣泛的轉變
特朗普的關稅舉措衝擊了後二戰時期的框架——美國消費、全球生產、美元至上。這個時代正在消逝,而特里芬陷阱正在收緊。孳息上升,股市波動,而比特幣比預期更堅挺。這不僅僅是一場貿易爭端,而是一次即時的貨幣秩序重整。對於金融專業人士來說,這是保持敏銳的時刻;舊規則正在瓦解,新規則的出現可能會重塑貨幣的概念。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警方計劃今年新增逾1,300組閉路電視,未來或有機會「行幾步就一部」閉路電視,你認為是否侵犯私隱、監控過度?►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