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24-11-03

英國商界領袖近30年前發出的警告,迄今仍具啟發

  在香港回歸前的數年,當馬卓安內閣忙於處理瘋牛症危機和歐洲一體化進程時,英國國內要求重新檢討英國對華政策的力量亦重新集結,我在對政、商界領袖的採訪中不斷地感受到這種變化,其中一個例子是訪問當時的英中四十八家集團主席史蒂芬.佩里(Stephen Perry)。

 

   英中四十八家集團是英國商界與中國貿易的主要團體,所以是我當時較為頻密採訪的一個商會組織,有一次我直接向佩里提出了專訪要求,他欣然答應,邀我上他的辦公室對談。我按時赴約,只見他的辦公室裏擺滿了中國瓷器與字畫。

對香港的兩種認知

  這裏講一個題外話,依我在英國採訪政要和商界的經驗,但凡主張中英之間增進交往的,在辦公室或家中都有強烈的中國文化元素。反之,對華鷹派人物大多對中國文化不屑一顧。這個分別也反映出對香港的兩種認知,前者認為香港繁榮是中、英兩種文化交匯而成,後者則認為是英國單方面的成就,因此根本無需理會北京怎麼想。

  在香港回歸過程中浮現過的英國政要和商界領袖,哪些屬於前者,哪些屬於後者,各位可以自行對號入座。佩里的父親於1950年代初,受周恩來總理之邀開拓中英貿易,成立倫敦出口貿易公司,是第一家與新中國做貿易的西方公司。基於這層因素,佩里當然是屬於前者。

  我當年找佩里專訪,本打算討論一旦工黨執政後的中英貿易前景。令我當時感到意外的是,我們剛開始對談,他就主動把話題聚焦到了有關香港交接的政治問題上。其中一點至今令我印象深刻 -- 他是我所採訪過的所有人士中,第一個指出香港問題面臨被英美「國際化」,也就是超出中英雙方交涉以外的危險,而事後發展證明,這項擔憂是真實的。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接見佩里(左一),後排左二為早前訪港的英國工黨元老曼德遜。(互聯網)


香港問題被「國際化」的危險

  佩里首先指出,保守黨自1992年後推行的、由彭定康執行的香港政策,是建基於中國會大崩潰的預測,現在已經證明不可行。他極有把握地透露,工黨已經意識到有關問題,將會在執政後迅速改善對華關係。

  「過去數年保守黨政府錯誤地把一名政客派到香港,去處理一項極為敏感的外交工作,結果導致了中英之間的衝突。」他說道:「工黨不會因為彭定康的競選方案和中國糾纏。」

  說到此處,佩里話鋒一轉,開始用很長的篇幅來表達他對香港前景的一項擔憂。他說:「不排除這樣一種可能性,即將來英美聯手在香港製造一起事端,從而引發一場新的危機。尤其是美國有可能利用西藏、香港、台灣、知識產權等問題,作為和北京談判的籌碼。」「美國希望中國在政治、經濟上作出更多讓步,例如台灣問題。克林頓總統試圖與中國建立更積極的關係,但卻受到共和黨人打擊。」

英國外交政策緊跟美國

  佩里接著指出,英國在二戰後的外交政策,就是緊跟美國。「在香港問題上,這就要看英美是否會組成一個聯盟。而這個聯盟又在多大程度上,在香港製造一個事端,並在香港引發一場危機。」

  佩里認為,在香港交接的最後時刻,已經有一些人士希望製造中國軍隊和警察壓制香港的景象。「我相信中國領導人會理智處理這一問題。但若西方逼得太過分,事態就會擴大。」他發出的警號,似乎延續到廿多年後的今天,仍然具有現實意義。

  再說一個題外話,當時的佩里一頭卷曲褐髮,顯得年輕有為。2018年,習近平主席在人民大會堂接見佩里。時光匆匆,新聞照片中的他已是一位灰白頭髮的老人。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與拍賣官看藝術】畢加索的市場潛能有多強?亞洲收藏家如何從新角度鑑賞?► 即睇

更多英倫歲月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英倫歲月 #香港回歸 #馬卓安 #史蒂芬.佩里 #中英貿易 #保守黨 #彭定康 #政情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傾力救市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