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5
3大科技巨頭逐鹿元宇宙!Meta熱賣VR裝置,Google重啟AR實驗室,Apple研製AR眼鏡,誰會是最終贏家?
作為「元宇宙元年」的2021年,其實只是讓Metaverse受世人關注的認知期;來到2022年,才是元宇宙密集發展的起步期。不過,面對這個面目模糊的「新世界」,究竟各大企業要從何處切入市場?當下較為具體的切入點,正是被視為「元宇宙入口」的VR / AR眼鏡。除Meta將於下半年推出VR新產品外,有傳聞指蘋果(Apple)也有望在年底前發表AR裝置,甚至Google Glass智能眼鏡都有可能趁機捲土重來!
VR藉元宇宙熱潮強勢復興
1995年,任天堂(Nintendo)推出Virtual Boy,為全球首款藉視差原理產生3D視覺效果的遊戲機,可說是現今VR(虛擬實境)眼鏡的前身。不過,當時VR技術尚未成熟,令Virtual Boy衍生了一連串問題,包括:定價過於昂貴、遊戲內容太少、單色低畫質3D影像、易讓使用者產生暈眩、以及缺乏可攜式性等。1996年初,因產品未達銷售量目標,最終被迫停產。
玩家可以像頭戴式顯示器般使用Virtual Boy遊戲機,將頭放在遊戲機目鏡上,即可看到紅色單色的3D遊戲畫面。(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事隔十多年後,Facebook於2014年斥資20億美元(約156億港元)併購VR科技公司Oculus,讓VR技術再受市場注目。隨後,三星(Samsung)、索尼(Sony)、宏達電(HTC)等相繼進入此領域,讓VR產業回復生機。
2019至2020年間,VR產業步入寒冬期,創投投入資金只有19億美元(約148.2億港元);與其相關的AR(擴增實境)產業,流入的投資金額更低至17億美元(約132.6億港元)。
及至2021年,因新冠疫情大流行,民眾難以外出解悶,讓VR虛擬體驗開始變得受歡迎;再加上元宇宙概念升溫,VR裝置被視為「元宇宙入口」,刺激市場需求大增,同時創投資金亦翻倍上漲至39億美元(約304.2億港元)。這代表著有更多人才與資源可以投入VR開發,解決各種技術瓶頸。
Meta躍居VR市場領導者
國際市調機構IDC的資料顯示,2021 年全球VR / AR產品總出貨量較 2020 年激增 92.1%,達到1,123萬部,當中以VR裝置佔大部分,出貨量為1,095萬部;Meta(前稱Facebook)躍居為市場龍頭,旗下Quest系列擁有80%市佔率。
Facebook公司於2021年10月易名為「Meta」後,決定捨棄「Oculus」這個VR品牌名稱,旗下VR產品統一命名為「Meta Quest」。(圖片來源:Meta Quest官網)
Meta創辦人馬克·朱克伯格(Mark Zuckerberg)認為,當產品價格下降至200美元(約1,560港元)以下,便是VR全面普及之時。目前Meta Quest 2定價為299美元(約2,332.2港元),與普及化價位仍有一段距離。除價格要親民外,VR如要真正普及起來,還需要有極佳的沉浸體驗、可供長時間穿戴的舒適感,以及豐富的高畫質內容。
《Supernatural》這款VR健身遊戲,配搭Oculus Quest裝置使用後,即可讓用戶居家健身。新冠疫情期間,人們無法上健身房做運動,使到這兩款產品大受市場歡迎。(圖片來源:Meta Quest官網)
2022年1月,Meta宣布跟輝達(NVIDIA)合作製造人工智能超級電腦「AI Research SuperCluster」。它能夠自動建構元宇宙內各式內容與場景,並可為使用者提供即時語音繙譯,讓不同國籍用戶皆可在虛擬世界內無縫溝通和協作。
Meta現正建造全球最快的人工智能超級電腦「AI Research SuperCluster」,可用於創建虛擬世界的內容、體驗、服務等,預計將於2022年底前完工。(圖片來源:翻攝Meta官方YouTube影片)
踏入4月,有消息指該公司的金融部門 Meta Financial Technologies正研究為虛擬世界創建一種數碼代幣,內部員工稱之為「朱克幣」(Zuck Bucks),可用來打賞內容創作者、借貸、或提供其他金融服務。由此可見,Meta除嘗試用AI獨立創造內容外,還開始探索如何建立元宇宙經濟體系。
AR將是下一個元宇宙入口
在元宇宙發展上,與VR齊名的技術還有AR。VR是幫助人類進入虛擬世界,AR則恰好相反,是把虛擬角色或物件帶到現實世界,技術難度更高。虛擬角色需要適應現實環境變化,順著地形起伏而爬高走低,以實現跟真實世界的高度融合,而且AR裝置又要能融入日常生活中,以致其商業化進程較VR慢上不少。
要數歷來最出名的AR產品,當然非Google Glass智能眼鏡莫屬。2012年,Google母公司Alphabet聯合創辦人謝吉·布林(Sergey Mikhaylovich Brin)戴著Google眼鏡原型產品,出席在三藩市舉行的慈善晚會,讓這款AR眼鏡首度正式亮相。後來被Facebook收購的Oculus在那一年才剛剛成立,可見Google Glass確是走在科技潮流尖端的產物,後來更被《時代雜誌》評為當年最佳發明之一。
可是,Google Glass推出後卻飽受劣評。因它配備攝影鏡頭,引發偷拍、侵犯私隱的疑慮;其右方眼片可以實時顯現各式資訊,易讓使用者分散注意力,忽略路面狀況而發生意外;產品定價高達1,500美元(約11,700港元),惟功能卻遠遠比不上同等價位的智能手機,難以吸引消費者購買;加上其外形設計過度前衛,被網民標籤為「科技宅」專用眼鏡,更讓人望而卻步。結果,第一代Google Glass在2015年宣告停產。
Google用AR搶攻元宇宙
後來,Google Glass再戰江湖,分別於2017、2019年推出第二代、第三代產品,針對過往被詬病之處作出多項改善:在攝影鏡頭上增設拍攝提示燈,而外形設計亦變得較平實,減輕「科技宅」感覺。此外,銷售對象也由消費者轉換為企業客戶,販售給醫療、製造、物流業者,輔助員工提高工作效率。
自2017年起,Google Glass退出消費者市場,轉攻商用領域,推出Google Glass企業版,客戶包括:DHL、DB Schenker、General Electric等。(圖片來源:Google Glass官網)
DHL已在其全球倉庫引入Google Glass企業版,利用建基於AR的視覺揀貨(Vision Picking)技術,加快揀貨流程。(圖片來源:Google Glass官網)
Alphabet儘管在AR眼鏡發展上受挫,惟面對元宇宙的龐大商機,近期已默默展開多項部署。2021年11月,該公司重啟中止運作逾10年的Google Labs,由資深VR / AR產品開發副總裁克雷・巴沃爾(Clay Bevor)負責帶領,進行一個代號為「Iris」的研發項目。有傳聞指,「Iris」所開發的是「AR頭戴式顯示裝置」,外形跟滑雪護目鏡相近,內置自家設計的Tensor處理器,運行《Android》作業,無需外接電源,預計最快在2024年面世。
同時,專研全息影像的「Starline」計劃亦已撥歸Google Labs旗下。該計劃已研發出高度擬真的3D全息影像技術,成功製造被稱為「魔法窗戶」的顯像裝置,可讓坐在屏幕兩端的用戶,在不用佩載VR眼鏡的情況下,即可看到極高還原度的真人影像,就像雙方真的身處同一空間內,把視像會議溝通提升至更高境界。此外,《彭博》報道指,Google Labs正在籌組「區塊鏈部門」,聚焦於企業基礎設施的研究。如此一來,Alphabet針對元宇宙的布局已非常明顯了。
蘋果不談元宇宙只說AR
當各大科企經常把元宇宙掛在嘴邊,Apple卻不愛談Metaverse。在蘋果公司執行長提姆·庫克(Tim Cook)眼中,「元宇宙」說穿了其實就是AR。庫克在多次訪談中皆以AR來描述元宇宙概念,更表示AR可應用在教育、零售、健康、遊戲等各個層面,甚至可以改變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方式。
早於2017年舉行的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上,Apple已發表AR軟件開發工具《ARKit》;2020年,更把可感測周遭3D環境的光學雷達(LiDAR)掃描儀,裝配至iPhone 12 Pro等產品,以增強AR體驗效果。在Apple App Store中,現已可找到逾14,000個與AR相關的Apps。例如宜家家居推出了一款名為《IKEA Place》的AR家具App,用戶可透過手機鏡頭與AR軟件功能,模擬把IKEA產品擺放到自己家裡,避免買錯家具。
瑞典家具品牌IKEA利用蘋果《ARKit》,開發出AR手機App《IKEA Place》,只要用手機鏡頭掃描房間,即能計算房內空間大小,跟著便可透過AR技術,把虛擬家具擺放到房間,檢查尺寸是否適合。(圖片來源:翻攝IKEA官方影片)
為求進一步強化其AR技術,蘋果近年不斷四出收購:2015年,Apple收購AR軟件公司Metaio,並將相關軟件技術整合至《ARKit》;同年,又併購室內定位技術初創Indoor.io,以及面部動態表情識別技術開發商FaceShift;2016年,買下人工智能公司Emotient,獲得人臉情緒辨識技術。
人工智能公司Emotient開發出一套能掃描人臉表情的細微變化,並透過AI分析出情緒狀態的解決方案,2016年獲Apple出手收購。(圖片來源:翻攝Emotient官方影片)
硬件方面,Apple於2017年併購MR(混合實境)頭戴式裝置製造商Vrvana;2018年,再出手收購AR鏡片開發商Akonia Holographics。迄今,蘋果已把逾20家跟AR / VR / MR有關的科技公司收歸麾下,坐擁逾400項相關技術專利。
加拿大初創公司Vrvana研製了一款MR頭戴式裝置「Totem」,能夠快速切換VR與AR模式。後來該公司因資金鏈出現問題,2017年被Apple斥資3,000萬美元(約2.34億港元)收購了。(圖片來源:翻攝Vrvana官方影片)
蘋果擬分3階段推進AR
著名蘋果分析師郭明錤(Ming-Chi Kuo)認為,Apple將會分3個階段推進AR產品:首階段以傳聞在2022年底發表的AR頭戴裝置作起點,估計新產品無需連接手機或電腦,可以獨立運作,定位為能夠取代iPhone的隨身電子產品,惟定價可能高達3,000美元(約23,400港元)。
揭開次階段序幕的或許是2025年問世的蘋果AR眼鏡,其體積會比之前的AR頭戴裝置更小、更輕巧,並可以提供光學透視的AR體驗,外觀上也較為平易近人,接近一般人可接受的穿戴式裝置模樣。
第三階段可能發生在2030至2040年間,蘋果AR隱形眼鏡上市,把實體的電子產品變得無形化,讓使用者在外觀上似乎沒有穿戴任何裝備,但卻自由可以穿梭於現實與虛擬世界之間,滿足工作與娛樂上的各種需求。
市場調查機構Counterpoint預測,由於Apple或會在2022年底推出AR裝置,加上Meta的新型Quest、Sony PlayStation VR2亦會在下半年上市,所以2022年VR / AR產品總出貨量有望提高至3,000萬部。
Counterpoint進一步指出,當蘋果AR裝置開賣後,AR產品銷量將獲得飛躍性增長,帶動整體市場成長,估計2023年VR / AR總出貨量將暴增到5,000萬部,2024年攀升至7,600萬部,2025年更可望突破1億部大關。由是觀之,即使Alphabet與Meta走在前頭,率先搶市場份額,然而可以實現「全民元宇宙」的最終贏家,卻很有可能是「遲來先上岸」的Apple喔!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