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24Photo: 圖片由作者提供
【新冠肺炎】高科技產業鏈開始遷移生產線?中國世界工廠地位恐受衝擊
在武漢肺炎的防疫過程中,AI人工智能、大數據、機械人等皆可派上用場,這些智慧科技背後全靠伺服器、電腦、手機驅動運作。在疫情不斷蔓延下,在中國的電子製造業正面臨供應鏈斷鏈,預料將加快生產線外移,引發高科技產業鏈重新布局,從中國分散至東南亞與美洲多國,形成區域性製造中心。
武漢位處華中地區,一向有「九省通衢」之美譽。武漢市乃中國鐵路的最大樞紐,2017年鐵路客運量位列全國之冠,高達1.8億人次;同時,武漢車站亦是高鐵運輸的核心所在,網絡輻射了大半個中國。可是,俗稱武漢肺炎的新型冠狀病毒爆發後,武漢被勒令封城,對外交通全面中斷,致使交通樞紐完全被廢掉武功。
耗資140億人民幣(約156億港元)興建的湖北武漢車站,自2020年1月23日10時起已暫時關閉。(圖片來源:維基百科)(圖片由作者提供)
另一方面,武漢本身也是高科技產業重鎮,小米總部亦坐落於此;至於武漢的周邊地區,東面蘇州工業園區和上海市乃PCB電路板、屏幕面板、記憶體的製造中心,西面四川重慶為筆記簿型電腦的生產基地,北面河南鄭州更是iPhone代工廠富士康的主要廠房。因此,武漢交通運輸與生產線停擺後,華中地區科技產業鏈已陷入半休克狀態。
自2月10日起,中國各地有部分廠商嘗試復工,但因多個省市實施封閉式管理,內陸交通幾近癱瘓,工人從鄉下返回廠區變得困難重重;加上武漢肺炎傳染力強,口罩又不夠用,造成工人上班的心理壓力很大,致使復工率普遍低於50%。同時,電子業生產流程涉及精密的零件製作和裝嵌,中外技術人員必須面對面交流,共同驗證和改良生產方案。如今在各國陸續撤僑後,外企人員已不願去中國,新產品研發進度將會大受影響。除此以外,相關生產所需的原材料亦受封城所累,無法自由流通。
據悉,鴻海的深圳廠負責大部分iPhone 12的開發,目前研發團隊已照常上班,惟工人的復工率只有50%。(圖片來源:維基百科)(圖片由作者提供)
在缺人與缺料的情況下,普遍相信電子業在2月底前很難全面恢復生產,那麼高科技產業鏈就有可能在3月初出現斷鏈。本來1至3月份只屬淡季,故此電子業減產也不是太大問題。可是,3月過後的第二季通常會有新一代科技產品出貨,如果停工時間過長,便有機會影響到2020年新產品上市進度,甚至公司業績。
蘋果(Apple)於2月17日宣布,iPhone生產線產能的回復速度比預期慢,使到全球供貨吃緊,加上中國需求下降,預期2020年第一季不能達到收入目標。這是武漢肺炎爆發後,首家發出營收預警的美國大型企業。
面對如此困境,各大廠商已加緊尋求海外替代方案。事實上,自中美爆發貿易戰後,不少電子製造廠便開始在移出,現在更會加快海外建廠的步伐。Apple最大代工商鴻海(富士康母公司)先後在16個國家建設廠區,目前中國以外的海外產能已上升至25%,稍後更會在台灣、越南、印度、墨西哥,以及美國威斯康辛州等地擴大投資規模。另一iPhone代工廠和碩已在印尼與印度建廠,更於2月17日宣布斥資1.5億美元(約11.7億港元)成立越南子公司。
代工生產Google伺服器與HP筆記簿型電腦的英業達,已把伺服器和筆電的部分生產線轉移至台灣,智慧裝置生產線則遷往馬來西亞。Dell筆電代工廠仁寶電腦積極在台灣桃園和越南擴建新廠房。Apple Watch、MacBook、Amazon伺服器代工廠廣達電腦亦決定,重回台灣設廠,並會成立泰國子公司。
英業達於2019年10月宣布斥資11.78億元台幣(約3億港元)在台灣桃園購置廠房。(圖片來源:英業達FB專頁)(圖片由作者提供)
仁寶於2019年底啟動越南廠房,未來2至3年產能移轉重點將會放到越南。(圖片來源:維基百科)(圖片由作者提供)
廣達的泰國廠目前正在試產中,預期最快2020第一季就能量產,分擔中國重慶廠部分產能。(圖片來源:維基百科)(圖片由作者提供)
光是上述廠商已佔中國對美出口電子產品的4成以上。由此視之,高科技產業鏈將會從高度集中於中國世界工廠的格局,演變為分散於東南亞和美洲多國的區域性形態;尤其是經歷武漢肺炎後,各大廠商應深深體會到「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的風險。以韓國三星電子(Samsung)為例,2019年10月關閉惠州廠房後,已把智能手機生產線完全從中國撤出,轉移至越南與印度,故此受到疫情衝擊較少。
近日有消息指,Apple擬將短期零件訂單轉交給台灣供應鏈,稍後部分新產品亦可能會移交台灣生產線進行量產。假如一直依賴中國生產的蘋果也開始遷移生產線,那麼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恐怕不保矣!
樂本健【雙11感謝祭】雙重優惠、多買多賞►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