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21-04-21Text: 方思捷

玉樹地震11周年 災後重建打造生態旅遊

   11年前4月,中國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發生7.1級大地震。歷年來,中國發生不少嚴重地震,在改革開放前有1976年唐山7.8級大地震,改革開放後,最令人記憶猶新是2008年汶川8.2級大地震;其次便是2010年青海玉樹地震。

 

改革開放前唐山地震 救災經驗不足

  面對地震的天然災難, 人變得很渺少。76年的唐山大地震,受到當時的道路交通、通訊設備、醫療資源、救災經驗不足及政治不穩定等種種因素限制,最終造成逾40萬人傷亡。但到了30多年後的青海玉樹地震,中國的救災工作早已大大改善了。儘管災區位於高原,受到高原問題影響,加上當地房屋大多以土木和磚石建成,損毀程度嚴重,都增加了拯救行動的難度,但在先進救災設備、快速部署的救援安排等因素下,減低了人命傷亡,這次地震造成約1.5萬人傷亡。

 

11年前的青海玉樹地震,大家可能仍是記憶猶新,而改革開放前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必定是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死傷逾40萬人;2020年的唐山,已發展成為全國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和重工業城市。(圖片由作者提供)

 

  地震救災工作的進步,保障了人民的性命財產,也看到改革開放帶來的改變;這種變,給中國和民眾莫大的好處。然而,在地震災難中,永遠不變的是人性光輝的一面。在青海玉樹地震中,除了勇往直前的救援隊員值得我們尊敬和讚賞,更有很多感人和無私奉獻的小故事。

 

  青海一間醫院從地震災區接收了一名幾個月大的藏族嬰兒,但因為母親沒有奶水,無法哺育孩子。當時醫院有一位初為人母的年輕女護士,看到這個孩子不停地哭,就主動用自己的奶水哺育他,看到孩子吃奶時一臉滿足的樣子,她感到十分欣慰。她無私的行為,令人欽佩。又有年輕母親為了保護9個月大孩子,用雙手緊緊地抱着他,結果她遭到倒塌的磚頭打中後腦死亡,孩子則最終獲救,見證了母愛的偉大。

 

改革開放後的地震救災工作,不論是救災設備、部署救援安排等都改進了不少。到了2010年青海玉樹地震時,救災人員快速進行抗震救災行動,大大減低了人命傷亡。(圖片由作者提供)

 

港人義工黃福榮 孤兒院捨己救人 

  地震災區中,大部分民居和中、小學都倒塌了,其中有3,000多名學生的玉樹縣第三完全小學,就有18間平房教室都塌下來。地震發生一刻約早上7時許,當時數百名學生或在課室,或在校園附近溫書,他們都被倒塌的平房或磚牆壓着,動彈不得。為了搶救大班學生,數十名教師立刻開始徒手挖掘,展開救援工作,結果成功救出60多名學生,惟仍有最少30多人死亡,逾200人失踪。

 

  另一個捨身救人的事跡發生在港人義工黃福榮身上,玉樹地震發生時,他正在孤兒院做義工,並立刻帶着孩子跑到戶外逃難。當他知道尚有學生和老師被困後,兩次衝入災場救人,在第二次返回快要倒塌的孤兒院時,遇上餘震而走避不及罹難。他的大義行為,在2010年8月獲國務院追授為「抗震救災捨己救人傑出義工」,同年香港特區政府亦追頒金英勇勳章。

 

改革開放後30多年發生的青海玉樹地震中,港人義工黃福榮為救助在快將倒塌的孤兒院內的學生和老師,結果不幸遇上餘震罹難。(網上圖片)

 

  地震後的玉樹災區,很快開始災後重建工作,當時的青海省省長、青海玉樹抗震救災指揮部總指揮駱惠寧提出,用三年重建,再以兩年將玉樹打造高原生態的旅遊城市、三江源地區的中心城市,以及青藏高原城鄉一體化的先行地區。透過災後重建的生態恢復和保護工作,現時的玉樹州已快速發展高原特色旅遊、畜牧業及保護綠色生態。

 

  有興趣了解當代中國的社會變遷,閱讀更多中國故事,可瀏覽網址:www.ourchinastory.com

#時空筆記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施政報告》提出醫療改革,盧寵茂表示日後普通科門診擬只接受弱勢群體,你是否支持?► 立即投票

更多時空筆記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傾力救市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