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16
八歲建創意 寫Apps如玩樂器
編寫手機應用程式不是大人專利,八歲孩子也有能力學習及創作。有機構以遊戲、小組研習、演示創作等活動,讓孩子理解電腦程式設計的概念,並由實踐中建立創意及信心。
辛婥琳(右)謂男女童在學習科技上分別其實很少。
去年成立的First Code Academy以教授編寫流動應用程式(Apps)為主,對象為8至15歲青少年。創辦人辛婥琳(Michelle)在香港成長,中學後赴芝加哥大學修讀經濟,其後在當地投身金融行業,笑謂自己本是科技盲,「直至因金融工作需要接觸大批科技界管理層,才開始突破自己。」
從生活中取材
學生由生活出發,創作有自我風格的手機程式。
她眼見美國學生對學習寫手機程式熱切,確信數理底極強的港童同樣能愛上寫Apps。「愈年幼愈能吸收,因入中學前感到學甚麼都是好玩的,而寫程式就像另一種樂器。」
課程以MIT App Inventor為語言媒介設計,她謂語言如同一個雜錦工具箱,導師會在堂上指引孩子應用方法,但重點是鼓勵他們由生活入手,設計出自我風格的作品。她展示暑假班部分學生作品:當中8至11歲組別會設計計數機;9歲女生Aya因愛豬仔想到用牠設計Apps;11歲的Austin愛玩《Minecraft》,應用遊戲背景及人物設計了逃離喪屍的遊戲。「最經典是14歲Brandon和Brian創作的『襯衫App』,他們用影相功能拍下家中每件衣服,在手機內一覽無遺,每天可輕鬆完成襯衫程序,富創意之餘又非常實用。」兩位男生也因這作品取得七月出席MIT在波士頓舉行的「App Inventor」資格。
引發設計興趣
男孩分組研究自己作品。
課程按年歲分級,Michelle指,「因八歲專注力弱,故上課不可講太多理論,要讓他們實際運作。」她舉例有一堂為了教學生令電腦明白設計者指令,讓同學在紙上玩井字過三關遊戲,再分組玩真人版過三關。「各組選一位同學出來扮機械人,大家為對方撰寫不同步驟的指令,讓『機械人』移動,遊戲是讓他們感到寫程式與生活有關,及明白要操控電腦聽自己話,程式要寫得很細緻及有邏輯性。」此外,認識全球科技走勢也很重要,「我想小朋友同時理解科技界正在發生的事,引發他們對設計的興趣。當設計時遇到困難,也要慢慢解決。」
Source: SKY POST
《說說心理話》 消費能獲取快樂?買不起,不如花光錢錢$$?「習得性無助」有何影響?一起看看正確理財觀念。►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