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27
【婆媳大戰】誰明「奶奶」心?那些長輩圖背後的心思
婆媳關係是微妙而錯縱複雜的。上幾代之時,總有一些「惡家婆」欺負那些「初歸新抱」,可能是因為要來個「下馬威」,確立自己是家族女主持的身分,也可能是一代一代傳承的價值觀。
時至今日,這種明顯的確立權威已經不流行了,很多婆媳都相處甚歡。但是,某程度上的角力仍然存在,只是比較溫和,也比較隠晦。
某甲的故事就是一個例子:
某甲在拍拖階段時,與未來奶奶一直以來都是客客氣氣的,大家禮貌地交往,相談甚歡。但是她知道結婚後會有挑戰,因為男的是奶奶在丈夫逝世後獨力撫養成人的獨子,所以,離家另築愛巢必定會有一段適應期。
雖然兒子已是長大成人,並已經多年在外讀書工作,奶奶也習慣了一個人生活,但是,不出所料,在他倆結婚後,她便出現不安。她經常找某甲,不是邀請一起去逛街購物便是回家飲湯吃飯,又或者是打個電話傳個短訊的問候或分享笑話照片。
某甲覺得這是奶奶努力建立關係的方式,亦是她害怕失去兒子,失去在兒子生活的位置。但因她不能緊貼那個已經獨立多年的兒子,她便想把媳婦變成女兒,讓她可以緊貼這半個女兒,也可藉著她而保持自己可以知道兒子的情況,可以確立在這小家庭的位置。
雖然明白體諒奶奶的心理,但是,她知道太過依從她的話只會弄巧反拙。所以,她堅持稱呼她為「奶奶」而不是「媽咪」,也不會有求必應,亦會已讀不回她那些無聊的訊息。
更重要的是和丈夫商討溝通每周的安排,訂定那一天會是媽媽日,那一天是奶奶日,盡量風雨不改,給各方一個清晰但沒有明文規定的時間表。這樣,大家的生活也有規律和穩定。
果然,當一切安排妥當,溝通清楚之後,奶奶就回復常態。
她笑說:「古老的說法是『初歸新抱,落地孩兒』,都是要教他們規矩的。容許我大膽提議,我認為新奶奶和新外母也是要教的!」
【你點睇】港府本年度已錄逾2千億元赤字,有議員指或難符基本法力求收支平衡之規定。你認為當局應如何解決財政問題?►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