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0-06-28

倒模學校、倒模學生、倒模的香港人

  看看我們今天的學校建築,八十後的一群所經歷的是「Standard School」模式學校,學校建築就如工廠的倒模,一模一樣的,又快又標準,或許真的是又平。我們看見的是數字,而不是質素。若要殺校,我想,首要殺的應該是倒模式的學校,而不是村校!

 

  鄉村學校仍還讓人接觸大自然,以心和身去學習,我看他們的考試成績或許不能與名校相比,但人的質素卻可與名校一較高下。現在的教育側重是腦子的學習,而學習的都是「二手」的資料,即別人的發現。若把我們放在森林荒野裏一天一夜,即使抱著這一大堆知識和文憑,我們還是會死掉。

 

  讓我們看看香港學校的建築空間。在模式學校出現前,香港的學校其實不少亦不錯,例如Maryknoll Convent、St. Mary School等都是有價值的歷史建築,我的母校聖傑靈女子中學,它的大禮堂的多角建築空間就與別不同。還記得在加拿大唸高中的Pearson College,我們上課是在一層高的木結構建築物內,上課的地點還可以是宿舍的客廳,亦可以是室外的大樹下。

 

  香港的倒模式學校(Standard School)看來是創造了不少倒模(Standard)的學生,倒模(Standard)的香港人。

 

學校本身就是教育的工具

 

  最難忘的一所學校,是在北歐挪威遇見。它是一所以環保為主題的學校,Kvernhuset Secondary School,學校認為它本身的建築便已是教育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教育工具。學校設計是由公開比賽選出,它本身分開了「水、太陽和綠色生命」三大部分,學校的建築物料取材於原址,砍掉的樹木成為了學校的外牆。「太陽」校舍的部分,利用太陽能發電及提供暖水,學校盡量的利用自然通氣,排污是經過自然的過濾後才排出。它的環保設施已經是教育工具的一部分。

 

北歐挪威一所以環保為主題的學校,砍掉的樹木成為了學校的外牆

 

學校通透的建築格局,最大程度利用陽光

學校的主通道內還留下了往日的樹幹和被砍下樹木的足跡,和在原址的大石頭

 

學校認為它本身的建築便已是教育的一部分

學校一側,取之於原址的石頭牆

學校一角

  學校的主通道內還留下了往日的樹幹和被砍下樹木的足跡,和在原址的大石頭。它的教育方法和香港分別學科的很不同,例如他們以一隻來自中國的瓷杯,讓學生從這杯學習背後的歷史、化學、物理、地理、地質、數學。現實一切都相連,並沒有分別的學科,分別的學科只是讓我們從不同角度來理解現實。

 

讓雨水進來的學校

 

  另外一所至今亦不能忘記的是在荷蘭Utrecht大學裏的Minnaert學生大樓。這學生大樓減用了機械式的冷氣系統,卻以物理的自然定律來提供冷氣,減少了能源的消耗。與一般的建築物防水防雨的要求不同,它卻要雨水進來,流到建築物內的一大水池,再輸送到不同的課室作冷卻之用。這儲存雨水的水池成為了此校舍的一大特色,又為這公共空間創造了不少清涼。原來創意就是,明白可以用不同的道路走向同一個目標。認同「不同」、欣賞「不同」,原來為我們帶來了驚喜、創意和和諧。

 

另一所至今亦不能忘記的是在荷蘭Utrecht大學裡的Minnaert學生大樓

這學生大樓以物理的自然定律來提供冷氣

 

 

 

學校中設有暖氣的閱讀座位

 

  我祈願我們有更多啟發創意的空間,能給予下一代多一點的啟迪、多一點的自由、多一點的欣賞。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與拍賣官看藝術】畢加索的市場潛能有多強?亞洲收藏家如何從新角度鑑賞?► 即睇

更多細味建築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